《關漢卿·〔雙調〕大德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冬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
關漢卿是元代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寫了許多諷刺元代黑暗統治的雜劇和散曲,同時,也寫了不少描寫閨情閨怨的小令。他的小令大多寫得真摯灑脫,深刻細膩。鄭振鐸說他的小令風格是“淺而不俗,深而不晦”。
這里選的〔雙調〕《大德歌》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搽p調〕是宮調的名稱,《大德歌》是這種調子里的一個曲牌。關漢卿用這個曲牌寫了一組四支小令,分別表現一年四季中癡情女子的相思。這首《冬》是其中的第四首,寫居于深庭大院里的一位少婦,在大雪紛揚的寒冬里對丈夫的思念。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曲子開首由景而人,由人而情,十余字即刻畫了一幅動人的圖畫:天陰沉沉地,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好個惱人的天氣! 一位少婦將深深庭院的門一道一道地虛掩起來。她“出亦愁,入亦愁”,那樣懨懨地,無情無緒,愁腸寸斷。風花雪月無情物,但于有情人來說,卻“多情自是多沾惹”,“無端惹起愁滋味”。面對晶瑩潔白的落雪,有人唱出“瑞雪兆豐年”的贊歌,有人吟出“柳絮因風起”的佳句,也有人寫出“何人剪碎天邊桂,散作瑤田瓊蕊”的名篇。而這位少婦卻“觸目凄涼”,毫無心緒去玉枝瓊花的世界里觀賞,因為她深深愛著的丈夫遠出無歸,所以,她“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這里值得一解的是“掩”字,“重門”不“關”,不“閉”,而去“掩”,準確地把握了少婦復雜矛盾的心境。丈夫不歸使之生望,失望之中又隱孕著急切的希望,不歸則需合門,“關閉”則又恐擋之門外,她希望丈夫突然冒雪歸來,推門而入,出現在眼前。馮延已有首詞寫“薄幸不來門半掩”,這里可能化用此意。王實甫《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有“掩重門暮雨紛紛”句,可謂異曲同工。
“瘦損江梅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丈夫何時離家,初春? 夏末? 中秋?作者未寫。對女主人公來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日復一日,歸期杳無信,她相思愈濃,朱顏愈瘦?!笆輷p江梅韻”,一語雙關,情景交融。宋人汪藻有詞云:“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為什么橫在窗上的梅影如此清瘦呢? 因為人瘦而覺梅影亦瘦,這里寫法與之相同。寫人寫景寫情交融一體,明是寫景,實是寫人,明是景語,亦且情語。“韻”字可謂有神,使人傾刻想象出少婦豐韻為相思所瘦的形象。瘦則瘦矣,但仍有少婦優美的遺韻。因而,也就更加引起我們的憐愛和同情??吹矫肥?、人瘦,女主人公發出了“哪里是清江江上村”的疑問??梢韵胂?,丈夫臨行時是說過到清江一帶的,可是哪里是那個清江邊的村落呢? 一句疑問,包容了許多的內容:“清江江上村”何其遠耶? 丈夫為何還不歸來? 是雪大阻住了歸程?還是染疾他鄉? 抑或是另有所愛,章臺柳下又攀折? “清江江上村”何許地耶? 欲尋他去,路在何方? ……丈夫久游不歸,妻子的相思、憂愁、疑慮、怨恨、擔心、惆悵……可謂百感交集。可是,此情誰得知,更與誰人說? 她無人傾訴,也無人商量,孤獨愁苦,不禁嘆息:“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她身居粉閣香閨,生活富足,卻精神空虛,不堪忍受孤身一人的冷落,她走出閨門,憑闌而眺,知音何在? 只是紛紛揚揚的落雪而已,正是“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歐陽修《玉樓春》),瑞雪中不見豐容玉貌,卻是滿面的憔悴,她深感“無可奈何花落去”,自傷自嘆:“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全曲至此戛然而止,既將抒情推向高潮,又給讀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收到一唱三嘆、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
《白雨齋詞話》云:“情不深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 ”這支小曲,語言淺顯明白有如口語,卻不鄙俗;情意凄切,感人至深,卻不晦澀。雖淺卻“韻”,情深感人,是這支曲子突出的藝術特色。在寫法上,作者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手法,層層剝筍,環環緊扣,卻又銜接自然。作者自如地侃侃而述,猶似不加雕琢,可謂“不工而工”,表現了關漢卿超群的藝術才能。
上一篇:《鐘嗣成·〔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情(之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劉庭信·〔雙調〕折桂令》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