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德輿《棲霞寺云居室》唐山水詩鑒賞
權德輿
一徑縈紆至此窮,山僧盥漱白云中。
閑吟定后更何事,石上松枝常有風。
唐人詠佛寺的詩很多,權德輿的《棲霞寺云居室》是其中頗有特色的一首。
寺曰“棲霞”,室曰“云居”,這詩題本身就具有一種神奇的魅力,誘使你非身臨其境不可。“一徑縈紆至此窮,山僧盥漱白云中”,從山路、僧人寫起,暗示題面。第一句的 “此”,即指棲霞寺。一條回旋曲折的山路,通達棲霞寺,就到了盡頭。很明顯,詩人正是從這條彎曲的山路登上棲霞寺的。棲霞寺,在江蘇江寧(今南京市西南)之攝山。其山多藥草,可以攝生,故名。亦名棲霞山。上有棲霞寺,寺后有塔,石壁上下鑿佛相數百。最奇者曰達摩洞,鑿白石達摩像,在絕壁間,登之殊不易。到寺后看到的是什么呢?“山僧盥漱白云中”,言簡意豐,它至少有兩層意思,其一,極言棲霞山、寺和云居室之高;其二,僧人洗漱,與悠悠白云為伍,展現出超脫塵世的悠然之態?!鞍自啤倍?,令我們想起南朝高士貞白先生陶弘景的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白云成了文人自我怡悅、寄托幽懷的對象。與眾不同的是,權詩不是孤立地描寫白云,而是將其置于人的活動背景之上,從而使寄寓其間的自得之意和飄逸之趣,得到了渾然無跡的表現。
如果說,前兩句詩在表達上以寫景為主,景中有情; 那么最后兩句則以抒情為主,情中有景。置身于棲霞寺、白云中,除了閑暇吟哦還能干什么呢?第三句是設問轉折,引出結句“石上松枝常有風”,似答未答,以景結情,頗多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以松、風為主體的幽靜的畫面,在這個特殊世界里,人們面對的只是白云、松枝、清風,那塵世的喧囂,仕途的坎坷,功名的羈絆,統統被遺忘了、擺脫了、拋棄了,陶醉于大自然之中,過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里寄寓著詩人恬靜淡泊的人生態度、鄙棄功名的高遠情懷?!笆纤芍ΤS酗L”并非點綴風光的景語,而是隱含著詩人的情趣、襟懷的一組自然意象。
這首詩文字淺近,清雋疏朗,與詩人所抒發的情志相愜融洽,渾然一體。以景結情,陡然收住,饒有余味。前人評權德輿絕句為: “蒼秀自然”,可謂確評。
上一篇: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又曾《桐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