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與《楚辭》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姓(《史記·屈原列傳》:〔正義〕屈、景、昭皆楚之族。)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左右,死于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郭沫若說)。任楚懷王的左徒。屈原學識廣博,長于記憶,深知天下治亂的道理,嫻熟外交辭令與文章。在朝廷內(nèi),他與懷王研討國家大事,制定法令;在朝廷外,則接待他國的賓客,處理諸侯事務(wù)。楚懷王非常信任他。
上官大夫與屈原同在朝廷為官,想爭得楚懷王的寵愛卻又嫉妒屈原的才能。于是,他就在楚懷王面前讒諂屈原。楚懷王大怒,于是疏遠了屈原。
屈原憂愁苦悶,深沉思慮而寫出《離騷》。“離騷”的意思,如同說遭遇到憂愁痛苦了。
屈原主張聯(lián)齊抗秦,秦惠王派張儀以“商于之地六百里”為誘餌,誘使楚懷王與齊國絕交,楚懷王上當了。秦發(fā)兵擊楚,斬首八萬,得漢中之地。
楚懷王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把屈原流放到江南。于是,屈原“懷石”,自投汨羅江而死。
關(guān)于《楚辭》,洪興祖在《楚辭補注》“目錄”條目下注云:“班孟堅云:‘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以顯名。漢興,高祖王兄子濞于吳招致天下娛游子弟枚乘、鄒陽、嚴夫子之徒興于文景之際;而淮南王安都壽春,招賓客著書,而吳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故世傳《楚辭》’。”
清代《四庫全書提要》說:“裒屈宋諸賦,定名《楚辭》,自劉向始也。初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十六篇,是為總集之祖。”
后來,東漢王逸編纂《楚辭章句》時又加上一篇自作的《九思》,計十七篇。
可見,《楚辭》之宗,乃源于屈原,以屈原之作為主,其詩體一般稱為“騷”體,或稱為“辭”;后代人稱“賦”,“賦”是漢代人之稱呼,因為“漢賦”是從《楚辭》的表現(xiàn)形式演化而來的,于是,“辭”與“賦”在稱呼上就混亂不清了。所以,我們這里只選屈原的作品,以窺《楚辭》之概貌。
《離騷》是屈原的,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長篇政治抒情詩,其思想之深湛,情感之純貞,追求之執(zhí)著,文辭之華美,可謂今古無雙。劉勰的《文心雕龍·辨騷》說:“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蔚起,其《離騷》哉?故以軒翥詩人之后,奮飛辭家之前,豈去圣之未遠而楚人多才乎?”
這評價固然是中肯的,然而《離騷》之于《詩經(jīng)》,單以浪漫主義色彩而言,則遠非后者之所能比擬;漢賦之中,肩比于《離騷》者,所見孰章?李白以浪漫主義見長,杜甫以現(xiàn)實主義居勝,復(fù)以東坡之神飛,稼軒之氣蕩,就篇幅之宏大,想像之神奇,靈性之飛升,真情之雋永,又誰人可與屈子而同論?白話詩人,此間不論,則屈子之《離騷》,古今獨步也。劉勰之褒揚,何足道哉?中國之思想家(現(xiàn)代思想家不論)無出孔、孟、莊、韓之外者;中國之詩人,又誰為高于三閭大夫者乎?
關(guān)于“離騷”二字的意義,歷來有三種說法:
其一:《楚辭·大招》:“伏戲(羲)駕辯,楚勞商只。”王逸注曰:“……駕辨,勞商,皆曲名也。言伏戲(羲)作瑟,造駕辯之曲,楚人因之,作勞商之歌,皆要妙之音,可樂聽也。”游國恩以為:“《離騷》可能本是楚國一種歌曲的名稱,其義與‘牢騷’二字相同……‘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或即同實而異名。”(《楚辭論文集》頁285)
其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有的學者以為這是司馬遷引用淮南王劉安的話;有的學者以為是后人將劉安的話“串入”《屈原列傳》的。)班固《離騷贊序》解釋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而作辭也。”那么,“離騷”就是遭遇憂患而愁苦怨恨的意思。
其三:王逸的《楚辭章句》解釋說:“離,別也;騷,愁也。”那么,“離騷”二字當是“離別的愁怨”的意思。“離別”了什么而產(chǎn)生“愁怨”呢?從屈原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社會情況看,當是“離別”了(疏遠并放逐了屈原的)國君。離別了國君,離別了朝廷和官職,國勢日危而又報國無門,乃產(chǎn)生了憂愁與怨恨。
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稱《離騷》為《離騷經(jīng)》,并解釋說:“屈原執(zhí)履忠貞而被讒衺,憂心煩亂不知所愬,乃作《離騷經(jīng)》。離,別也;騷,愁也;經(jīng),徑也,言已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一云陳直徑,一云陳道徑)以風諫君也。”這種說法顯然是主觀的臆想。“經(jīng)”就是經(jīng)典,如《詩經(jīng)》、《書經(jīng)》,皆被漢代學者推為經(jīng)典之作。洪興祖的“補注”說:“古人引《離騷》未有言‘經(jīng)’者,蓋后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jīng)’耳,非屈原意也。(王)逸說非是。”
漢代人又稱《離騷》為“賦”,見前章。
上一篇:經(jīng)典《小車行》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屈大均》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