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翥十首·南鄉子》原文賞析
驛夫夜唱《孤雁》,隔舫聽之,令人凄然
野唱自凄涼,一曲《孤鴻》欲斷腸。恰似《竹枝》哀怨處,瀟湘,月冷云昏覓斷行。離思楚天長,風閃青燈雨打窗。驚起小紅樓上夢,悠揚,只在佳人錦瑟旁。
這首詞如序所說,寫的是作者夜間在船上聽驛夫野唱的情景。詞上下兩片,上片寫曲調的凄涼,下片寫詞人的離愁。
詞首句議論,點明全詞基調,即凄涼。第二句寫詞人的感受,即歌聲引起的情緒效果。是夜間,又在野外,加以唱的是“一曲《孤鴻》”,故使詞人聽之柔腸寸斷。“恰似”二句把感受具體化。詞人引用了“瀟湘沾竹”的典故,《述異記》記載,舜南巡不返,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淚下沽竹,竹悉成斑。其后二女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瀟湘又是愛國詩人屈原自沉的地方。這些傳說使瀟湘一帶數千年被悲劇氣氛所籠罩,致使一旦觸及這樣的詞句,就喚起人們對那一幕幕震蕩心魄的悲劇故事的回憶,這里詞人正是借用這種心理反映,表達凄涼的歌聲對自己的強烈感染。“月冷”一句,是詞人的意中之象,寫天空一輪明月在云層奔波,淡淡月光下有一只失群孤鳥忽上忽下,叫聲凄厲,在追尋群雁。這一句寫歌聲凄涼猶若孤雁失群。詞人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本屬于聽覺的東西付之于視覺,逗人情思,形聲具妙。
換頭轉寫離思。作法頗似白居易“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這里寫出驛夫口唱心悲,聽者惹起了愁情。“離思楚天長”,“離思”二字達意,“楚天長”是借寬闊的楚天渲染情之無限。“楚天”回應上片“瀟湘”。“風閃青燈雨打窗”一句,構成凄涼的意境,烘托內心的孤獨。用筆清巧,情景相生。“驚起”三句,寫詞人因思念過度而出現的恍惚之狀。聽罷歌聲,夜深入夢,忽然間又被敲窗的夜雨驚醒。美夢初醒的詞人,仍然覺得自己立于佳人之旁,看著她一邊彈瑟,一邊徐吐清歌,這顯然是“小紅樓上夢”的繼續。這種現象好象是愿望的實現,但與佳人相見,只能在夢中,其實更加濃重地渲染了心里的凄苦,含蓄遙應首句的“凄涼”。
詞上片的特點是借助形象,寫聽者的感受,寫歌聲的凄涼。下片寫無邊的楚天、敲窗的雨點、閃燈的清風等事物,以烘托離別之苦,情感真摯。
上一篇:《陳洵·南鄉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南鄉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