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答柳子厚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禹錫白:零陵守以函置足下書爰來1,屑末三幅2,小章書僅千言,申申亹亹3,茂勉甚悉4 。相思之苦懷,膠結贅聚5,至是泮然以銷6。所不如晤言者無幾7。書竟獲新文二篇。且戲余曰:“將子為巨衡以揣其鈞石銖黍8。”余吟而繹之9,顧其詞甚約,而味淵然以長。氣為干,文為支。跨躒古今10,鼓行乘空11。附離不以鑿枘12,咀嚼不以文字。端而曼,苦而腴。估然以生13,癯然以清。余之衡誠懸于心,其揣也如是。子之戲余,果何如哉!夫矢發乎羿彀14,而中微存乎他人15,子無日必我之師而能我衡,茍能則譽羿者皆羿也,可乎!索居三歲16,理言蕪而不治,臨書軋軋17,不具。禹錫白。
【注釋】 1零陵守:即永州的刺史。零陵,在今湖南省零陵縣。足下:敬詞,稱對方。爰:改易,更換,此指轉來。 2屑末三幅:屑末,碎小,短小。三幅,古代書信或以帛書寫,屑末三幅,即尺幅短小的三塊帛。3申申亹亹(weiwei 尾尾):形容來信詳盡懇切而娓娓陳述。 4茂勉甚悉:勸勉之意十分詳盡。 5膠結贅聚:象膠一樣積聚胸中。 6泮(pan 判)然:融解意。 7晤言:對面交談。 8衡:秤。鈞石銖黍:都是古代重量單位。此句意為,請你作為評論者來衡量一下我的文章價值。 9繹(yi 易)之:此指探尋文章的意味。 10跨躒(li 歷):跨過。 11鼓行:古人行軍,擊鼓則進,鳴金則止,因稱行進為鼓行。12附離不以鑿枘:附離,依附。《莊子·駢拇》:“附離不以膠膝,約束不以纏索。”鑿枘,卯眼和榫頭。全句形容柳宗元的文章新穎靈動,不拘陳規舊俗。 13佶然:勁健貌。 14羿彀(gou):羿,即后羿,神話傳說中的人名,善射。羿彀,指羿張滿的弓。 15中微:此指擊中目標。借指文學的客觀效果。 16索居:孤獨地生活。 17軋軋:猶乙乙,難出貌。
【今譯】 禹錫說:零陵郡的刺史用信函轉來了你的信,尺幅短小,雖然僅千字的信,但詳盡懇切,娓娓陳述,勉勱之意非常深厚。長久思念你的愁緒,象膠一樣積聚胸中,到現在全融化了。比對面交談相差不多。從你的來信中見到你新寫的兩篇文章。并且開玩笑對我說:“請你作為高超的評論者來定奪一下我文章的實際價值。”我仔細地吟詠并探尋,覺得這兩篇文章語言簡煉,意味深厚悠遠。以氣勢為主干,以文詞為枝葉,跨越古今,似天馬行空,自由通脫。新穎靈動,筆調不拘陳規舊俗,意蘊深厚悠遠,力透紙背。整齊而又疏散,清苦而又豐厚。勁健有力,瘦硬清新。我的評價的確是發自肺腑的,再次考慮也是這樣的結論。你來信的觀點真的是為什么呢?(寫文章就好象)射箭,箭是由大羿射出的,而靶子是由別人決定的。你別說一定是我的老師才能評價我的文章,假如這樣的話,能夠稱贊大羿的就都成了大羿了,行嗎!孤獨地生活了三年,文思造語遲鈍蕪雜而沒有頭緒。臨寫信時難以很好地陳述,寫得很不詳盡。禹錫敬奉。
【總案】 書信是中國古代散文中的一枝艷麗奇葩,它的形式自由,內容豐富。陳述事情明白真切。唐宋時期,已成為散文家發表文藝觀點,傳播文藝思想的工具之一。
劉禹錫和柳宗元都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又都是王叔文改革集團的主要成員。永貞元年(805),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呂溫等進行了一次政治革新運動,一百四十多天就失敗了。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馬,劉禹錫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這封信約寫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從中可以看出劉禹錫的文學觀點。作者簡單陳述思念之情后,就集中地表敘了作者對于“氣”和“文”的見解。“氣為干,文為支”,意即作者的道德修養和文章的內容為主干,是第一位的;文字表達和藝術技巧是枝葉,屬于第二位的。劉禹錫這種見解繼承和發揚了孟子養氣說和曹丕“文以氣為主” (《典論·論文》)的主張,并且借對柳文辭簡意遠的風格的贊賞,進一步表述了自己為文的主張。即:評論別人的文章并不一定自己文作得好。文中以譽羿的人并不一定自己就達到羿的水平作比,意味深遠。
上一篇:韓愈《答李翊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蘇軾《答謝民師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