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歲暮歸南山①》唐詩賞析,《歲暮歸南山》原文與注釋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②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③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釋】 ①南山:指孟浩然的故鄉襄陽城南。②北闕:坐落在皇家宮殿北面的望樓,等待朝見或上書的地方。敝廬:指自己的破落家園。③青陽:指春天。歲除:即歲暮。
【鑒賞】 這是一首詩人入京求仕不遇,歲暮返回老家時抒發憤慨的詩。
開元十六年(728),四十歲的孟浩然進長安應進士舉落第,心情很苦悶,當時的孟浩然滿腹文章,已頗有詩名,并得到王維、張九齡的延譽。因而這次應試失利,令孟浩然大為懊喪,現實無情地粉碎了孟浩然在政治上曾抱有的幻想,怨恨之情、絕望之意油然而生。本詩詩人以自怨自艾的形式發泄一種怨懟之情。
詩人開篇直抒自己決心不再上書朝廷,要回到故鄉的敝廬中去。接著以自怨的口吻說: 我是沒有才能的,因而得不到圣主的任用; 年紀又漸漸老了,身體多病,致使老朋友也疏遠了我; 頭上白發漸漸多,似在催我老去; 春天太陽朗照,如在逼舊年離去; 我愁苦得徹夜不能成眠; 月亮從松間透進窗來,自己更感寂寞。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 “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 (《唐摭言》 卷十一)。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蓄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果孟浩然被放還了。封建社會抵制人才的現象,于此可見一斑。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蓄豐富。層層輾轉表達,句句語涉數意,構成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詩賞析,《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韓偓·已涼》唐詩賞析,《已涼》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