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著名的理學家。他認為詩歌是“感于物而動,而發于咨嗟詠嘆之余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一種做人治學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墮理障,富于情趣。《勸學》便是一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涵?!吧倌暌桌蠈W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吧倌暌桌稀笔侵干倌昀傻纳厝A轉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夸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征?!耙淮绻怅幉豢奢p”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一寸光陰”是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后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于典型意義的比喻進一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扒锫暋闭Z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凄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一種秋風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后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于情,后兩句抒情,情寓于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
上一篇:《勸學·唐·孟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午睡戲作·宋·樓鑰》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