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祁嶲藻·望廬山》原文賞析
我出黃梅六十里,隔江已見江西山。人言此是廬山背,熨眼頓覺超塵寰。屏風幾疊照江水,夕陽萬皺明斕斑。不知香爐瀑布在何處,但見側峰橫嶺高下云回環(huán)。云中五老似回首,一一闖露青髻鬟。有如蒲阪道中看太華,三峰飛影過潼關。黃河曲折走關下,亦如大江橫鎖潯陽間。山川靈秘造物惜,每為好事破其慳。我昔西游今南涉,勝境兩遏非偶然。書生行縢苦不辦,況騎驛馬囊官錢。游山如此亦大好,只惜過眼空云煙。買田筑室吾不愿,但愿歸途住此三日窮躋攀。
自古以來詠廬山詩甚多,這首《望廬山》卻別具一格。詩開頭四句是寫遠望廬山時的總體印象。隔江所見雖是所謂“廬山背”,卻已使人覺得“超塵寰”,這就為下面的具體描繪定下了基調。
九疊屏是廬山名勝之一,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云:“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薄捌溜L”二句極言九疊屏之美。重重疊疊的山峰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中,在夕陽的余暉中,微波閃爍,明麗多姿。
李白曾有《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云:“兩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逼涠疲骸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因本詩作者是遠眺,故曰:“不知香爐瀑布在何處。”而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是寫遠望時廬山的概貌,故本詩曰:“但見側峰橫嶺高下云回環(huán)?!币簿褪钦f整個廬山均在云霧繚繞之中。
五老峰因五峰相連,山勢險峻,形似五位長老,故名。作者用“似回首”狀之,把五老峰寫活了,而“一一闖露表髻鬟”(闖露:顯露)更十分形象。以上六句對廬山既有整體概括,又有對有代表性的勝景的具體描述,使人讀后有一個清晰、全面的印象。作者曾西游西岳華山一帶,華山是五岳之一,山勢之奇險堪與廬山媲美,作者在“有如”三句中運用對比的手法,以遠望華山之美來襯托廬山之雄奇壯麗。以上各句雖從各個不同方面描寫廬山,但作者緊緊扣住題目,即扣住一個“望”字,也就是寫遠望所見?!包S河曲折走關下”固然氣勢磅礴,但“大江橫鎖潯陽間”也是造物者創(chuàng)造的奇跡,然而造物者卻不輕易將山川的奇珍異寶顯示人間,但是為了成全人間好事,每每會毫不吝惜地把奇跡貢獻出來(“山川靈秘造物惜,每為好事破其慳”)。作者在驚嘆之余,不覺進行了哲理性的思考。作者西游南涉,兩遇勝境,正說明作者熱愛山水景物。但作者并不滿足于倉促的遠眺,寧愿不“買田筑室”,而要住此三日窮躋攀!作者熱愛祖國山水之深,由此可見。(【注】 蒲阪:在今山西永濟縣境內,隔黃河與潼關相對,距華山百余里。太華三峰: 指華山蓮花、落雁、玉女諸峰。行縢:行李。)
祁嶲藻長于詠物、寫景。清人陳衍認為他是“道(光)咸 (豐) 間巨公工詩者,素講樸學,故根柢深厚;非徒事吟詠者所能驟及”。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曉發(fā)胥口》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蘇曼殊·本事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