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別房太尉墓》唐詩賞析,《別房太尉墓》原文與注釋
杜 甫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①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②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注釋】①復行役:一再奔走。孤墳:房太尉(房琯)之墳,在閬州(今四川閬中)。②對棋:對奕、下棋。謝傅:指謝安,死后贈太傅。把劍:指春秋時吳國季札掛劍的故事。
【鑒賞】 這是杜甫在房琯墓前的一首追悼詩。房琯,少好學,任縣令時多興利除弊,頗有政聲。安史之亂時,玄宗奔蜀,他獨馳見于普安郡,即日拜相。后領兵平叛,擇將不力,致使官兵敗于陳濤斜。肅宗即位被貶為邠州刺史。后因政績突出,改為漢州刺史。寶應二年 (763) 拜刑部尚書,在入朝路上遇疾。該年七月改元廣德,所以他于廣德元年 (763) 八月卒于閬州僧舍,葬于閬州城外。廣德二年 (764),杜甫從梓州 (今四川三臺縣) 到閬州暫住,聞嚴武再次鎮蜀,遂于春末返歸成都草堂。此詩當于杜甫離閬州之前拜謁房琯墓時所作。
首聯: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寫自己生活困頓,四處飄泊,一再奔走,如今將返成都之時,特地到老友的孤墳前來告別。房琯與杜甫為世交,曾薦杜甫入仕。后杜甫上書救房琯被貶,也成了他一生進退的關鍵。所以,他們二人的交誼是十分深厚的。這兩句詩寫出了杜甫不得不來告別的特殊心情。
頷聯:“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寫杜甫在墓前的悲痛之狀。詩人曾與房琯有交誼,并為救房琯詩人得罪唐肅宗而被貶。想起死者生前與自己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倍感悲傷,眼淚把周圍的干土都濕透了。自己悲痛之情似乎感動了上天,天低云斷,共同哀悼。愁慘哀傷之感,隨“低空”、“斷云”自然溢出。
頸聯: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寫詩人與房琯的生死交情,永不相忘。詩人先借謝安之典,據《晉書·謝安傳》: 謝玄破苻堅于淝水,有檄書至,謝安方對客圍棋。客人問他,答曰: “小兒輩遂已破賊!” 表現從容鎮定。詩人以謝安比喻房琯討賊時的鎮定,雖打了敗仗,但其從容儒雅與謝安是一致的?,F借吳季札之典,據《說苑》 載: 吳季札出使晉國過徐地,心知徐君愛其劍,及還,徐君已死,遂解劍掛于徐君墓上而去。詩人自比季札,表不忘亡友的深情厚誼。此聯引典寄情,十分含蓄。這是因為房琯是個政治人物,詩人因他而吃了苦頭,故對他的贊頌與哀思不能直說。
尾聯: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寫房琯墳塋冷落,寂寞凄涼。詩人站在墓旁,只見林花飄落,如珠淚紛紛; 聲聲鶯啼,如哀聲婉轉,孤零零的墳地加上一個孤零零的吊客,這是何等凄慘哀傷之景。詩人對亡友的深情厚誼和深切哀思于此可見!
這首詩情思緲緲,哀情縷縷,在含蓄而深沉的詩句中將二人生前死后的交情,一一奔瀉而出。此亦可見詩人人品之高。尤其是結語,移情于物,愈顯余韻不絕之妙。
上一篇:《杜甫·兵車行》唐詩賞析,《兵車行》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白居易·賣炭翁》唐詩賞析,《賣炭翁》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