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①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②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③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④ 桐江好,煙漠漠。⑤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⑥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⑦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⑧
【注釋】 ①長川:即下片的桐江。征帆夜落:行船夜泊。②蓼(liao):草本植物。有水蓼、馬蓼、辣蓼等品類。③短艇:輕便小船。④遣:使。⑤桐江:錢塘江自建德縣梅城至桐廬一段的別稱。
⑥嚴陵灘:即嚴陵瀨,在今浙江桐廬縣南,東漢嚴光曾隱居垂釣于此。
⑦云泉約:指隱居山水之間。云泉,喜愛山水景色之詞。白居易《偶吟詩》:“猶殘少許云泉興,一歲龍門數(shù)度游。” ⑧歸去來:陶淵明有《歸去來兮辭》。仲宣吟:漢末建安詩人王粲,字仲宣。建安二十年(215)從曹操征張魯,寫下《從軍行五首》,第一首首句云:“從軍有苦樂。”
【譯文】 暮雨剛剛停歇,長川一片靜寂,行船落帆夜泊。蓼草間輕煙疏淡,蘆葦叢風兒蕭索。幾多捕魚人駕著如飛的輕便小艇,盡載著一船的燈火歸回村落。使得遠行客面對此情此景,不能不思念歸程,感傷自己的漂泊。桐江景色好,煙水茫茫漠漠。綠波似染就,青山如削成。環(huán)繞著嚴陵灘畔,但見白鷺飛,魚兒躍。為區(qū)區(qū)薄宦外出漂泊,到底為了何事?況且早先已有云泉山水之約。賦一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唱一曲王仲宣的“從軍有苦樂”。
【集評】 宋·釋文瑩:“范文正公謫睦州,過嚴陵祠下。會吳俗歲祀,里巫迎神,但歌《滿江紅》,有‘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之句。公曰: ‘吾不善音律,撰一絕送神。’曰:‘漢包六合網(wǎng)英豪,一個冥鴻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臺爭似釣臺高?’吳俗至今歌之”(《湘山野錄》卷中)。
宋·黃升:“換頭數(shù)語最工”(《花庵詞選》卷五)。
【總案】 柳永工于慢詞,尤工于以慢調寫羈旅行役。詞人宦游兩浙,在建德桐廬一帶寫下此詞。本篇除了具有柳詞層層鋪敘,情景兼融,聲調諧美的特色外,于上下片情景的安排上又別有所長。上片,征帆夜落,四周蕭索,漁火歸村,因此牽動羈客傷漂泊的懷歸之情,是以哀景寫哀情。換頭“桐江好,煙漠漠”,出人意外,頗受評家青睞。“波似染,山如削”,“鷺飛魚躍”,一連串美景,則是以樂景寫哀情,可謂一倍其哀!建德桐廬、嚴陵桐江,南朝的謝靈運、吳均,唐朝的王維等詩人作家,都曾在這里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作品,而詞人的家鄉(xiāng)福建崇安,則有“三三”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峰的武夷山,風光旖旎何曾較浙西山水遜色?羈旅行役之中,觸物連類,因此想起家鄉(xiāng)山水,想起“云泉約”,于是賦起“歸去來”,實在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足見詞人構思的精巧,用筆的靈活。
上一篇:張元干《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滿江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