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鹿柴①》唐詩賞析,《鹿柴》原文與注釋
王 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②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③
【注釋】 ①鹿柴: “柴”通“寨”、“砦”,即柵欄,籬障。鹿柴是輞川的一個地名。②但:只。③景:通 “影”,指日光。
【鑒賞】 這首詩作于王維隱居陜西藍田輞川別業時,是王維后期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 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便是輞川的一個地名,是王維當年常游歷之所。
詩里表現的是鹿柴附近山林中傍晚的幽靜景色。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 “空山” 這個詞,比如“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在這些詩句中,“空” 往往都不能簡單地理解為 “什么也沒有”,而含有 “寂靜、空明” 之意。這首詩中也是這樣,既有人語,山非是 “空無一物之山” 而是 “空寂之山”。可見,這里的 “空” 字是為了強調山的寧靜。既然是寫山 “空” 寂,為何又寫有“人語” 呢?一個人處于這樣一片寂靜的森林之中,周圍什么聲音也沒有,突然,遠遠地傳來幾聲人語,再細聽聽,似乎又沒有了,只剩下長久的空寂——那樣的幾聲人語不是更能提醒人身邊的那份空寂么?在這里,詩人以有聲來反襯無聲,那無聲更能滲入人心。這是寫聲。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是寫景。一束夕陽的余暉透過密林的縫隙,射在林中的青苔上。深林本已是陰暗,而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一分陰暗。但在突出陰暗的同時,詩人筆下卻閃出一縷斜照,投射在青苔之上。這樣的寫法其實與上句相近,仍是用了反襯手法,陽光本是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可是這是夕陽的余輝,已不再有太多熱度; 再者,在密密深林之中,周圍是大片的陰暗,被大片陰暗包圍著的小小光斑不是更顯得弱小,從而也更突出周圍陰暗的強大了么?這是用有光來反襯無光。
王維自己本身不但精通詩畫,而且擅長音律,在這首五言絕句中,他便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的境界,十分耐人尋味。
上一篇:《李端·鳴箏》唐詩賞析,《鳴箏》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