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原文與賞析
李白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蘇臺覽古李白
清《馬駘畫寶》
李白天寶元年奉詔入京,供奉翰林。由于他嫉惡如仇,性情孤傲,不肯與李林甫、高力士等權奸合作,很快便受到排斥打擊。他感到官場的黑暗污濁,上層統治者內部的腐朽衰敗,內心感到十分苦悶,因此他常常以酒澆愁,沉飲市井。杜甫曾有詩云: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首詩就是他醉歌中的一首。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道家和佛家,都把人生看作是一場春夢,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虛幻,只有育化萬物又為萬物歸宿的“道”及普渡眾生的“佛法”,才是真實的,永恒的,人生富貴不過是過眼的煙云。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既然人生如夢,何必還要讓“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莊子·大宗師》)呢?所以還不如終日一醉,在門前頹然而臥。詩人通過醉酒表達了對丑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批判,同時在醉意朦朧中,用新的眼光發現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樂趣。
由于酒精的功效,他激動憤怒心情平靜下來了,當他從醉夢中一覺醒來的時候,他便覺得煩囂的塵世已變得分外安謐寧靜: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八匆娏送デ盎▍仓校幸恢恍▲B在鳴叫,原來春天已經到了。原來世界中也有這樣鳥語花香,寧馨明媚,充滿大好春光的幽美境地!這種幽美之境與其說是大自然的賜與,無寧說是詩人心境的表現。為什么醉前他竟百視而不一見,而如今在醉后醒來才突然發現了呢?視而不見,是因為現實沒有在詩人的主觀審美意識上發生作用,只有主觀的審美意識自覺與現實中的自然美相遇的時候,才會碰撞、結合,產生共振,發生作用。才會一見心明。正因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靜了下來,他才會在安謐寧靜地春光里發現了以前不曾發現的幽美之境。這種審美發現,猶如哲學上的頓悟,使人突然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脫俗的另一個世界,一切人間的憂慮和煩惱,都被過濾掉了,都不復存在了。在這里寵辱皆忘,只有審美的觀照、心靈的寧靜。這也許就是道家所追求的“坐忘”、“心齋”和佛禪所追求的“入禪”的心靈境界吧?
對于這種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來,李白當然非常高興,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沒有這種心境了,因此感嘆再三。他很想讓這種心境多持續些時候,很怕自己過早地酒醒,仍然回到殘酷的現實社會中來,被種種憂心的事所折磨,所以,他還得再喝上幾杯?!皩七€自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對酒狂歌,逍遙自得,久久地陶醉在無憂無慮的感情世界里。
這首詩是“擬陶之作”,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但又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不太似陶淵明。李白不象陶淵明那樣沉靜、淡泊,只在沉醉的時刻,有些陶淵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來,那就是一個“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贈李白》),完全屬于自己的李白了。
上一篇:《劉駕·早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劉方平·春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