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回,夏秋之交,應友人裴隱相邀來到岳州(今湖南岳陽),盤桓于洞庭瀟湘之濱。時刑部侍郎李曄因得罪權貴遭貶嶺南,途經岳州,而中書舍人賈至又于此時因事由汝州刺史被貶岳州司馬,于是,三位“同是天涯淪落人”,聚首于岳陽城下,泛舟遨游洞庭之上,縱酒狂歌,歡謔達旦,宣泄胸中的不平之氣,李白借端抒懷,寫下了這五首七絕組詩。
組詩從不同的側面描繪渲染了洞庭秋夜明月輝映下的湖光山色,詠吟了友人賓客縱酒泛舟湖上的豪情逸興,寄寓放逐之士眷戀朝廷、懷念長安之情和遷謫之感,詩風清朗,情韻幽深,興會神到,妙機四溢,堪稱李白晚年絕句佳作。
此詩為組詩之首,是全組詩之起,極寫八百里洞庭之水的浩渺深遠,化跡無痕地點出遠古洞庭瀟湘悲哀動人的神話傳說,抒發懷思吊古之意,暗寓一腔寥落哀愁的幽情。首句,乃極目西望之景,描繪洞庭湖和長江水的分合。“楚江”指長江。長江西來,至湖北石首境內分兩道南入洞庭,西南一道從華容縣注滋口入湖,東北一道從岳陽城陵磯入湖,故曰“楚江分”。如果說,首句落筆西望之水,則次句轉筆寫南眺之天,“水盡南天不見云”,描繪出洞庭汪洋萬頃、水天相接、高遠無邊的壯景。一、二句純從大處著墨,烘托渲染洞庭湖水的雄偉壯闊之美,足與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等洞庭名句相媲美。三句“日落長沙秋色遠”,日落、秋色,點時、點季節,渲染凄涼氛圍,落日余輝,映照湖上,浮光曜金,長沙為瀟湘名城,相去洞庭數百里,日落、秋色綿延至長沙,可謂遠矣,此正烘托詩人愁思之遠。日色、天色、秋色之遠,撩起詩人愁緒萬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一種“目渺渺兮愁予”的情懷沁入心頭,于是寫出了末句“不知何處吊湘君”,這一句,在寥遠的境界中包容著深沉的家國之感,給全詩抹上一層隱約依稀的哀情。湘君指湘水女神,相傳古代舜帝失權,年邁被迫南巡,死于蒼梧之野(洞庭之南湘江上游的九嶷山),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追從至洞庭,南向慟哭,淚盡投湘江溺死,遂為湘水女神,稱湘君和湘夫人。結句“不知”之問,蘊藉傳神。湘君為國事而捐軀,如今不知何處去,此一層;詩人欲為國事出力,卻無路可走,效湘君而不能,此二層。李锳《詩法易簡錄》:“‘吊湘君’妙在‘不知何處’四字,寫得湘君之神飄渺無方,而遷謫之感,令人于言外得之,含蓄最深。”甚是。
此詩之妙,正如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所說:“此詩寫景皆空靈之筆,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謂神行象外矣。”
上一篇: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