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京兆眉》原文與賞析
劉方平
新作蛾眉樣,誰將月里同?
有來凡幾日,相效滿城中。
京兆,漢代京畿的行政區劃的名稱,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置京兆郡,唐時為京兆府,治長安。這里指長安。京兆眉,漢代人張敞曾為京兆尹之職,敢直言,嚴賞罰。嘗為其妻畫眉,時長安傳“張京兆眉嫵”之說。蛾眉,亦作“娥眉”,指女子長而美的眉毛。詩的一二兩句是說婦女們都競相畫眉,誰能描畫得與月中嫦娥的眉毛一樣呢?詩中沒有答案,其實那答案大概就是詩題——“京兆眉”。詩的發展也在這里作了一個空中翻轉——因為世人都以“京兆眉”美得如同嫦娥之眉,所以爭相仿效,不幾天就滿城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畫眉,乃女子的一種美容的方式,問題是“有來凡幾日,相效滿城中”,其意味是什么?作者引而不發,這算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吧。黑格爾曾說過: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應該是內在與外在的各方面的協調和統一,離開了“整體”的和諧,就有可能走向美的反面。“東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為效顰于人,遂蒙千古之誚;使當日逆料至此,即勸之捧心,知不屑矣” (《李笠翁曲話》)。東施的可笑不在其貌,而在于求美的手段與目的、愿望與結果相背。相背的原因則在于離了“個人”,盲目的模仿,以至于“整體”失調,而變得滑稽可笑。同樣道理,世上既無完全相同的人,也無絕對相同的臉,卻人人臉上畫著兩道“京兆眉”,不難想象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恐怕不僅僅是滑稽可笑,而且簡直叫人望而生厭了!
為什么有了“東施效顰”,還會出現“滿城效眉”呢? “效”是創造的反面,它輕而易舉,所以也最易成“風”,見“風”而動者也就決非一時—事,正如俞陛云說的: “墮馬新妝,盤龍高髻,閨飾相效之風,漢、唐以來,歷明、清而勿替” (《詩境淺說續編》)。當然,也不全在“閨飾相效”,“男飾”又何嘗沒有“相效”呢?因為“相效”還有一個“時興”、或“時髦”的美名,既省力又時髦,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我們再放眼看看,在社會生活中,乃至文學,藝術等等意識形態領域中,這種趕時髦的“相效”之風,又何嘗少見呢!所以鐘惺對“有來凡幾日,相效滿城中”,批了四個字:“笑盡聾俗”(《唐詩歸》)。我們不妨再補上八個字——聾俗不絕,詩意常新。
上一篇:《羅隱·京中七日立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