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賀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①,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②,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③。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④。
茂陵劉郎秋風客⑤,夜聞馬嘶曉無跡⑥。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⑦。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⑧。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⑨。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⑩。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11)。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金銅仙人:漢武帝時在長安建章宮立銅柱,高二十丈,上有仙人像,仙人掌中托承露盤,接取露水。武帝取以和玉屑服食,求長生不老。至魏明帝青龍五年(237),下令將這金銅仙人拆遷到洛陽,但因太重無法運走,只得留在長安近郊霸城。此詩以魏明帝遷漢宮銅人事,想象金銅仙人辭別漢宮憶念君恩而淚下之情景,有易代興亡之感,是一首詠史詩。陳沆《詩比興箋》卷四認為此詩作于李賀辭官離京時,有“宗臣去國之思”,寓沒落王孫的家國之痛、身世之悲,可備一說。詩中想象奇特,造語譎雋。如銅人憶君、淚如鉛水、衰蘭送客、攜盤獨出等語,多為“古今未嘗經道者”(杜牧《李賀集序》)。
【注釋】
①魏明帝:即曹叡(rui),公元227—239年在位。青龍九年:青龍是魏明帝年號,無九年,只有五年(233—237),五年三月即改元為景初元年,魏明帝拆遷銅人即在此年,故“青龍九年”當為“青龍五年”之誤。一本作“青龍元年”亦誤。②漢孝武:即漢武帝。漢代皇帝謚號前都加“孝”字。③此三句用傳說,《三國志· 魏志· 明帝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折,聲聞數十里,金狄(金銅仙人)或泣,因留霸城。”此處即用這傳說。潸(shan)然:淚流貌。④諸王孫:眾多王孫之一。李賀乃唐王室遠房后代,故自稱“諸王孫”。⑤此句即謂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陜西平縣北。劉郎:時漢武帝的戲稱。秋風客:悲秋之客,漢武帝曾寫過《秋風辭》,內有“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句。而金銅仙人被拆遷亦在秋天。⑥此句意謂漢武帝的魂魄從茂陵出游,人們在夜間可聽到他騎的馬嘶叫聲,但天亮以后卻毫無蹤跡。⑦二句為倒裝句,意謂武帝的三十六宮中長滿青苔,只有柵欄里的桂花還在秋天飄著香氣。畫欄:繪有圖案的柵欄。懸:浮,飄。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指苔。⑧二句意謂魏朝官員將銅人裝車準備運往遠方的洛陽,在出長安東門時凄酸的秋風吹著眼珠。千里:極言其遠。東關:長安東邊的城門,長安在洛陽西,往洛陽必須出長安東門。眸(mou)子:眼珠。⑨二句意謂只與漢宮的月亮一同出了宮門,回想起漢武帝,流下眼淚像鉛一樣沉重。空:只。將:與。君:指漢武帝。鉛水:比喻感情沉痛時流的淚。⑩二句意謂咸陽道上相送金銅仙人的只有衰弱的蘭草,上天看到這種情況,如果有感情的話,也會悲哀而衰老。咸陽:秦都城,在長安西北,此處指長安。(11)二句意謂金銅仙人帶著銅盤在荒涼的月光下獨自一人出門向東而去,離開渭城越來越遠,聽到渭水的波濤聲也越來越輕微了。渭城:即咸陽,此處亦代稱長安。
上一篇:李賀《老夫采玉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賀《馬詩(其四)》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