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文潛歐陽少鳴
揚子江
乘風萬里,看長流日夜,更番潮汐。舊是神州形勝地,天界華夷南北。襟帶淮湘,并吞漢泗,吐納猶嫌窄。茫茫天塹,當年雄視無敵。 記得初導岷山,濫觴一勺,水勢奔湍急。終古英雄淘未了,巫峽千尋崔崒。擊楫雄心,投鞭壯志,人物原奇特。六朝遺恨,江流嗚咽如泣。
蔣萬里
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曾評及這首詞是“氣象壯闊,神思激揚,洵足起此道之衰”。詞以萬里長江為背景,既寫長江之雄渾壯闊氣勢,又寫了歷史人物的不凡業績,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的,確是一首格調雄渾的佳作。
首三句從大處著筆,敘寫自己對長江的整體印象。這樣,一開始便把長江的渾涵壯闊的形象和盤托出,又為整首詞作提供了一個廣闊悠久的時空背景。“舊是”二句,追憶起長江流域過去是神州地理條件優越之地,一條長河劃分出南北不同民族的居住地。一個“舊是”似蘊含著作者迷戀以往神州大地的興盛與壯闊。“襟帶”三句,把視線投向沿江流域。淮河、湘江、漢水、泗水均為長江支流,這里用“襟帶”、“并吞”、“吐納”三詞,不僅以擬人化手法賦予長江以蓬勃的生命力,更主要的是寫出了它雄渾氣魄的神韻。“茫茫”二句,作者的思緒又回到對以往長江“形勝”的追憶之中,可謂贊嘆再三。上片作者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氣象磅礴,境界宏大,有著光輝燦爛歷史,充滿生命力的長江形勝圖。
下片筆鋒一轉,作者把沉緬于過去的思緒拉回到現實,敘述長江源頭的情形。發源于岷山,雖只有“濫觴一勺”,但從它一發源起,就水勢奔騰湍急,有著不凡的氣魄。“終古”二句,一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意,雖長江“長流日夜,更番潮汐”,但中華大地是江山代有人材出,是淘洗不盡的,如巫峽上千尋峻嶺般的英才俊杰不斷涌現。此二句造語遒勁,充滿了豪邁之氣。“擊楫”三句,作者引用了與長江有關的兩個典故。晉永興以后,祖逖渡江北伐,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感慨(見《晉書·祖逖傳》)。“投鞭”,指前秦苻堅將攻晉,石越以為晉有長江之險,不宜出師,苻堅說:“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見《晉書·苻堅載記》下)。這兩個千古流傳的典故均與長江有關,人物一華一夷,說明中華大地,奇特人物各代都有。大江東去,潮漲潮落,哺育了無數英豪,同時也嗚咽地訴說著無數的恨事,“六朝遺恨”便是其中的一例。作者于結尾處筆鋒陡轉,于雄豪振響之余,留下一縷悲響。
本詞全用賦法,上片側重寫長江地理形貌,下片側重寫與長江有關的人文景觀,對稱巧妙,筆勢揚厲,收束得當。從詞風來講,也堪與蘇東波《大江東去》先后輝映。
上一篇:方智范《大江東去》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宜早《大酺》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