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①,晉代衣冠成古丘②。三山半落青天外③,一水中分白鷺洲④。總為浮云能蔽日⑤,長安不見使人愁⑥。
【解題】
此詩約作于天寶六載(747),時李白已遭賜金還山,游歷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齊魯(今山東濟南、兗州)后,南下金陵(今江蘇南京)。鳳凰臺在今南京城西南隅。相傳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臺,山稱鳳凰山。李白登臺有感而作此詩。前人多謂此詩章法、風格擬崔顥《黃鶴樓》詩,工力悉敵,“格律氣勢,未易甲乙”。(方回《瀛奎律髓》)首聯既重“鳳凰”,又重“鳳”、“臺”兩字,以鳳去臺空暗寫悵然若失之情。頷聯懷古,以朝代興廢暗寓對朝廷之隱憂。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寫景逼真,意境闊大,為歷代傳誦之名句。尾聯暗寓天寶初在朝遭小人讒毀之隱恨,仍有忠君憂國之意,亦為歷代傳誦之名句。全詩“寓目山河,別有懷抱,其言皆從心而發,即景而成”(《唐宋詩醇》卷七),抒發憂國情感,意旨深遠。
【注釋】
①吳宮:三國時吳國都城在金陵。②此句意謂東晉時代的世族士紳都已變成了古墳。晉代:東晉都城也在金陵。衣冠:指名門貴族。③三山:在今南京西南板橋鎮長江邊,以有三峰得名。長江從西南來,此山突出江中,當其沖要,六朝都城在今南京市,三山為其西南屏障,故又稱護國山。半落青天外:形容三山遙遠,看不清楚。陸游《入蜀記》云:“自石頭及鳳凰臺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馀里。”可為本句注腳。④白鷺洲:原為長江中的小洲,后江流西移,洲與陸地連接,遺址在今南京江東門附近。⑤此句用陸賈《新語· 慎微》:“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 ⑥此句胡震亨《李詩通》引舊注:“自傷讒廢,望帝鄉而不見,觸景生愁。”長安:唐都城,今陜西西安。
上一篇:李白《送友人》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白《靜夜思》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