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洪亮吉·宜溝行》原文賞析
宜溝驛中逢節使,三日馬蹄聲不止。沖途驛馬苦不多,役盡民馬與民騾。民騎不給官家食,更要一騎增一卒。馬行三里力不支,馬病乃把民夫笞。長須壓后尤無忌,急選官騾訪官伎。民田要雨官要晴,一日正好兼程行。車前輿夫私嘆息,曾與此官居間壁。官前應試苦力疲,百錢得驢詫若飛。君不見人生貴賤難如一,不是蹇驢偏有力。
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吏壓迫剝削人民的現實主義力作。全詩可分兩部分,采用對比的寫法,表現了封建官僚在貴賤時的不同情態和形象,宛若兩幅對比鮮明的漫畫。
先看第一幅畫面。在寬闊的河南省宜溝鎮(今湯陰縣南)的官道上,一位手持旄節的清廷要員,坐著五匹高頭大馬所拉的華麗帷車,前呼后擁,正急如星火地趕路。欽差大臣所過之處,地方上都為之準備了換乘的馬匹。由于宜溝位處交通要沖,往來官員甚多,官家驛馬早已難于敷用,只好征用民間的馬匹和騾子。這些被征的馬、騾,官家不僅不供給草料,就連馬夫也得自帶。生活在那個剝削深重時代的人民,本身就“無衣無食”,不能卒歲,又哪里還有飼料來喂這些被征用的馬騾呢?所以這些可憐的畜牲走不上三里就無力支撐而餓倒官道。馬病無力民夫何辜?然而官差的板子卻打在了他們的身上。嗚呼! “哀我征夫,獨為匪民?”以上是前八句描繪的景象,采用的是全方位、鳥瞰式的畫面,先把欽差大臣及其仆役們在往來宜溝鎮時那種大規模地,挨家挨房征用民馬、民騾的擾民行徑進行粗筆勾勒,然后對官差毆打民夫作工筆描繪,一粗一細,活現出一幅欽差節使擾民圖。接下來兩句,寫一個長著長胡子的奴仆,大概是欽差大人的總管吧,正跟在赫赫威勢的儀仗隊后面壓陣,他狗仗人勢地顯得十分無理和肆無忌憚,一忽兒在眾多的馬騾中挑肥選瘦,一忽兒又在查訪供他們沿途尋歡作樂的官妓。面對著一幅幅丑惡的畫面,眼看著中原大地上“野田禾稻半枯焦” 的千里赤野,正直的詩人已難于忍耐心中的怒火,不由發出了 “民田要雨官要晴,一日正好兼程行”的長嘆。人民盼雨,官們卻要出太陽,他們需要晴天,只不過是為了便于趕路,一天走上兩日之路罷了,為了一己私欲,竟置天下蒼生于不顧。用這兩句來作第一幅畫面的結尾,正把那位欽差節使放到朗朗白日之下曝光,其虐民擾民罪行暴露無遺。
下面再看第二幅畫面。面對欽差節使那種肆虐無忌的氣勢,這時候,一位車夫忍不住發話了,他向同行者無情地揭露了這位炙手可熱的大員在從前的狼狽相。想從前,他曾經住在這個大員的隔壁,那時候,該員只不過一介寒儒,去趕考時累得精疲力竭,萬分無奈地用一百文錢雇了一只駑劣的驢子,還竟然連聲贊嘆那驢子行走如飛。現在呢?又是馬,又是騾的,在千萬中供他選用猶嫌不快。難道是從前的“蹇驢”就真的有力而今天選來的馬騾就不善于跑了嗎?非也! 而是他的地位起了變化,現在再也不是從前的窮書生。這是多么深沉的感慨! 一幅“車前輿夫私語圖”,為我們十分逼真地勾畫了這個擾民欽差節使“小人得志,忘乎所以” 的丑惡嘴臉。
這首詩采用了前后對比,揭老底的寫法,對封建官吏的罪行作了鞭辟入里的揭露。稍類似于元曲中睢景臣的《高祖還鄉》,具有較強的喜劇效果。然而,詩莊曲諧,作為一首詩,它不可能像套曲那樣可以寫得那樣幽默,那樣逗趣,那樣活潑,它畢竟要顯得凝重些,深沉些,典雅些,溫柔敦厚,恕而不怒的傳統詩教壓抑了詩人的一部分憤怒。雖然如此,本詩仍然表現出通俗化、漫畫化的特色,是一首具有較強諷刺力量的現實主義詩作。
上一篇:古詩《張昱·如此江山清集同王仲玉、陸進之、呂世臣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楊慎·宿金沙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