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操南
北望彰城吊季篯, 西風酸鼻哭人天。
沙場白骨臣之壯, 幕府青衫我獨賢。
旗卷七星援卒散, 山圍八卦賊氛然。
豈徒一死酬知己, 蘋藻春秋薦豆籩。
許南英
這首詩許南英作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歌頌獻身報國的愛國志士吳彭年。吳彭年(?-1895),字季篯,浙江余姚人。1895年,吳氏以縣丞至臺灣,黑旗軍將領劉永福聘為幕僚,任文案。是年七月,他奉命守八卦山炮臺,八月率部與進攻彰化的日軍交戰數日,英勇犧牲。詩有二首,此選其一。前有小序百余言,與詩互補,述其血戰過程與英勇犧牲的事。其序曰:“季篯名彭年,為劉淵帥幕客。往來公牘,多其手制,高談雄辯,動驚四筵。公余之暇,不廢吟詠。乙未夏五月,臺北請援,劉帥遍圖閱諸將,無可恃者。季篯毅然請行,領兵數營,至彰化八卦山遇賊,諸軍不戰自潰;季篯獨麾七星旗隊與賊決戰,孤軍無援,困于山上,中炮而死,嗚呼壯哉!
首兩句:“北望彰城吊季篯,西風酸鼻哭人天。”彰城即指彰化城。彰化在臺灣省本島西部,大肚溪下游。八卦山在縣城東,為季篯與日寇血戰的地方。作者遙望北天,酸鼻痛哭;情動辭發,黯然魂銷。三四兩句:“沙場白骨臣之壯,幕府青衫我獨賢。”形象地歌頌季篯的杰出的獻身精神。“臣之壯”,《序》言:“季篯獨麾七星旗隊與賊決戰,孤軍無援,困于山上,中炮而死,嗚呼壯哉!”。當時黑旗軍將領劉永福“遍閱諸將,無可恃者。”季篯“高談雄辯,動驚四筵。”雖任公牘,獨能馳驅沙場,奮不顧身,實為劉淵帥幕客中的翹楚。五六兩句:“旗卷七星援卒散,山圍八卦賊氛然。”進一步揭示與歌頌季篯當寇氛囂張,援卒潰散之時,猶能指揮黑旗中的沖鋒隊,樹七星旗,與日軍決戰。情境壯烈。結尾對季篯的捐軀殉國,“豈徒一死酬知己。蘋藻春秋薦豆籩。”它的功勛不止于只是報答劉淵帥的知遇之感和道義之交;而是應從民族氣節的高度來看,是有其歷史上的地位的。人民應當紀念他的。
此詩屬于誄辭。曹丕《典論·論文》云:“銘誄尚實。”劉勰《文心雕龍·誄碑》云:“觀風似面,聽辭如泣。”又《哀吊》云:“體同而事覈,辭清而理哀。”吊誄之辭,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為深情厚誼;一為實事求是。此詩首言:“西風酸鼻”,慟“哭人天”;所謂:“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也。結尾評議,“蘋藻春秋”,人民不可忘記他。“唯將俎豆哭先生。”中間兩聯:筆鋒精銳,寓歌頌于敘事。以文入詩,卻見筆力峭拔。此詩尚實與深情兩者,虛實結合,歌頌英烈,倍覺懇摯。作者痛心臺灣被日寇侵略軍的鐵蹄蹂躪,憑吊英靈,長歌當哭,軫念國事,感人至深。
上一篇:吳錦《吊劉道一烈士》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明]高啟《吊岳王墓》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