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允枚·蘇幕遮》原文賞析
同香巖曉發(fā)平原
隴頭云,坡上雪。風掃枯楊,滿地堆黃葉。共對孤燈宵漏咽。一枕寒雞,叫斷荒村月。旅魂消,鄉(xiāng)思折。夢杳家山,塞草連天闊。野燒前村光未滅。緩控金羈,滿路霜華滑。
香巖,作者友人。平原,今山東德州。全詞寫早晨從平原出發(fā)的情景和由此引發(fā)的羈情旅思。
古代水行晚發(fā),陸行早發(fā),而且多是夜半即已起身。詞的上片,著重寫夜發(fā),但在寫夜發(fā)前,先寫夜宿。“隴頭云,坡上雪。風掃枯楊,滿地堆黃葉”數(shù)句,原野遠與長云相連,近處土坡上積雪可見,腳底下堆滿了被風掃落的枯楊黃葉,由遠到近,從高到低,攝繪了一幅初冬時節(jié)的北方圖景,色調陰冷、黯淡,氣氛蕭瑟、悲涼。在畫面層次的安排上,不是由近向遠推開,而是從遠向近處逼來,視角范圍不是愈來愈開闊,而是越來越狹窄,這不僅是寫法問題,它反映了作者心理上的一種沉重、壓抑、窘迫之感。“共對孤燈宵漏咽。一枕寒雞,叫斷荒村月”三句,由上面的外景,轉入荒村旅舍的內景。“共對”二字,隱點出同行者香巖也是同宿者,他們二人深夜在燭光下絮語生平,睡下不久,寒雞的啼聲又把他們從枕上驚起,遙望天上的明月,也隨著雞啼聲慢慢墜落。“雞聲茅店月”(溫庭筠《商山早行》),這深具畫意的詩句,在這首詞里化用得非常巧妙。
緊承上片荒村夜宿的描寫,下片接以“旅魂消,鄉(xiāng)思折。夢杳家山,塞草連天闊”幾句,抒發(fā)遠離家鄉(xiāng)的羈旅之苦。如此陰冷的季節(jié),如此荒涼的景色,回首家鄉(xiāng),日見遙遠,夢魂也杳茫難回;瞻望前途,邊草連天,渺遠無邊,未來難以預料,家山卻更加遠隔。下面又突接“野燒前村光未滅”一句,黎明前夜色沉暗,遠處野燒的火光吞吐閃動,顯得異常觸目,這昏黑的遠方,慘紅的野火,給人帶來一種不祥的預感。結拍的“緩控金羈,滿路霜華滑”兩句,從動作行為中透露了躊躇、猶豫的心理狀態(tài),雖然表面上把行道遲遲歸之于霜濃路滑,但作者內心深處卻是宦途多風波的行路難啊!
上一篇:《袁宏道·竹枝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史惟圓·蘇幕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