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
蓼岸風多桔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首句先寫江岸。水邊蓼草叢生,覆滿江岸,故曰: “蓼岸”。江邊風多,又飄來陣陣桔柚的清香,點明是桔柚成熟的深秋季節,也交代了是產桔柚的南方之地。蓼草低矮,生于水邊,飄香的桔柚生于岸而其樹并不高大,這就不影響視野,故于此舉目,可“一望楚天長”的浩渺寥廓景象。作者先寫江岸的近景,清麗芬芳,空曠無礙;再寫遠景,江天一色,無邊無際。是在這樣的一個空曠的大背景中,在水天之際,煙云霧靄之中,主人公的目光卻凝視在一個目標上:一葉“片帆” “閃孤光”。這一葉片帆,是上述景物的焦點所在,而目送心隨之處,也正在此。“煙際”,本是江上煙霧迷茫處,于此中見物,多為朦朧的實體,而此處卻寫片帆“閃孤光”,顯然有著心理因素,因為它是這個大背景中有強烈吸引力的目標物。
下闋首句“征鴻”,喻離人遠別,承上闋的目送片帆而來。“目送征鴻飛杳杳”,充分表現主人公對親人遠去的惆悵。緊接著是“思隨流水去茫茫”;思者,離思也。身別,思卻隨著片帆同在茫茫流水中遠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末句總攬全篇: “蘭紅波碧憶瀟湘”。“蘭紅”指蘭草,秋季開花。江淹《別賦》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是說見紅蘭更引起了離別的痛苦。此與“蓼岸”相呼應; “波碧”又與前面的江水相照應。“瀟湘”,指湖南的瀟水與湘水,瀟水流入湘水,再入洞庭湖,這一帶產佳桔,與上闋“桔柚香”相關聯。也就是說,面對“蘭紅波碧”,怎能不思念瀟湘一別呢?處處都觸景生情,可見其對親人思念之深。
上闋以寥廓江天的闊大背景襯托一葉孤帆;下闋之“目送征雁”、“思隨流水”又都以孤帆為中心,構思巧妙,結構嚴謹。“飛杳杳” “思茫茫”迭聲詞的運用,加強了細膩、纏綿的情感,有助于抒情。
“片帆”七字,壓遍古今詞人。“閃孤光”三字警絕,無一字不為鑠,絕唱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昔在湘江泛舟,澄波一碧,映以遙山,時見點點白帆,明滅于夕陽煙靄間,風景絕勝。詞中“帆閃孤光”句足以狀之。“蘭紅波碧”殊令人回憶瀟湘也。
(俞陛云《五代詞選釋》)
昔黃玉林賞其“一庭花雨濕春愁”為古今佳句,余以為不若“片帆煙際閃孤光”,尤有境界也。(王國維《跋孫中丞詞》)
上一篇:《浣溪沙 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張孝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浣溪沙·李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