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江淹2
方今仲秋風飛3,平原彯色4,水鳥立于孤洲,蒼葭變于河曲5,寂然淵視6,憂心辭矣7。獨念賢明早世8,英華殂落9,仆
亦何人,以堪長久! 一旦松柏被地10,墳壟刺天,何時復能銜杯酒者乎11?忽忽若狂,愿足下自愛。
1 袁淑明:袁炳,字淑明。著《晉書》未成而卒。2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梁文學家,有《江文通集》。3 仲秋:秋季之中,指農(nóng)歷八月。4 彯(piāo)色:景色淡蕩蕭疏。5蒼葭(jia):青色的蘆葦。河曲:河灣處。6淵視:遠視。7辭:遣去。8 早世:過早去世。9 殂(cú)落:亦作“徂落”,指死亡。10 被:覆蓋。11 銜:含。
【析點】 在這封短信中,景為情設,情緣景生,情與景水乳交融,渾然天成。給古今讀者以藝術享受的同時,更引發(fā)我們對生命的思索。
作者從仲秋風光入筆,先勾勒出一幅圖畫:颯颯秋風中,原野景色斑駁,淡蕩蕭疏;孤洲上水鳥不翔,踽踽獨立;河曲處蘆葦失青,色近枯黃。這畫圖貌似沖淡,卻在寥廓中寓著幾分蒼涼:季節(jié)在無聲中轉換,時光在不覺中飛逝,人之生命亦在流年似水中悄悄消隱。“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正因為這死生之大痛遠勝過了人生中任何其他的煩憂,所以當作者置身景中,“寂然淵視”時,不免“憂心辭矣”。面對“英華殂落”,作者自然而然地觸景生情,而“獨念”早逝的賢明友人,進而慨嘆生命之短暫了。
與“宋玉悲秋”不同的是,作者沒有過分傷感和消沉,而是在“一旦松柏被地,墳壟刺天,何時復能銜杯酒者乎”的無限感慨中,領悟到了生命正因其短暫而愈加變得可貴,也愈應加倍珍惜。所以作者信末叮囑友人要“自愛”。耐人尋味的是:作者的友人——頗有才氣的袁炳,著《晉書》未成而卒時,年僅二十八歲。不知其死,后于此書多長時間;不知其時,江郎又生何感想。
上一篇:《揚州后土廟瓊花》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拒賄》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