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冀勤
魏參政執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詩別妻子、良友良朋
雪中松柏愈青青, 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久無龔勝潔, 人間何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 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 皇天上帝眼分明。
謝枋得
此詩選自《疊山集》(四部叢刊本)卷二。
謝枋得在德祐元年(1275)元兵東下時,曾被起用為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他率兵抗元,奮起迎戰,城陷之后,又棄家改名,流亡福建建陽,以賣卜教書度日?!端问贰繁緜?卷四二五)都有記載。他是一位愛國心很重的人,宋亡,仍隱居閩中,元朝屢召出仕,他都堅辭不應,后來被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強制北行,送往大都(今北京),他仍不屈服,絕食而死。這首詩便是他在北行前寄給妻子和朋友們的,“行有期,死有日”,竟成了一首訣別之作。
詩的一開始表明了作者不畏強暴、誓死如歸的決心。他自比不畏嚴寒的雪中松柏,雖處于冰凍之中,仍青青挺立,不改本色。他把這次北行看作是對宋王朝的最后效忠,“扶持綱常”,在此一舉,這是他的誓言,也是他平生的追求?!霸诖诵小比制狡匠3?,在這里卻有著很重的份量,他的凜然正氣合盤托出。
中間兩聯是兩對工整的對仗句,比喻恰當,語言精練。龔勝是西漢哀帝時的光祿大夫,王莽篡位后,拒不出仕;伯夷是商孤竹君的長子,商亡,他逃隱首陽山。他們兩位都是拒食餓死的。從句中的“久無”、“何獨”看,作者對他們十分敬仰,又引為同道,所以他抵大都后的絕食是早有思想準備的,他為崇禮取義,不怕舍生而死,終于保持了自己在天下人間的潔志清身。在人生的旅途上,作者選擇這一條雖死猶生之路,不是自北上告別友人始,而是他一貫固有的節操。
最末兩句還是作者誓死如歸的表白,這一層意義上的重復,自有它重復的份量,這是他向人間最后一次吶喊?!澳习恕笔侵柑颇响V云,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八;“男兒”,是指堂堂正正的男子漢。據《唐書·張巡傳》載,南霽云與張巡共守雎陽,城陷,以刃脅降,張巡不屈,又降霽云,未應,張巡大呼曰:“南八,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霽云笑曰:“欲將有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彪p雙不屈就義。這里作者指天為證,他決計要像南八男兒那樣,樂觀地去死,寧死不降。真是正氣感人。
古代作家的政治抒情詩寫得如此率直真切,錚錚鐵骨,富有號召力、鼓動性者實不多見,特別是全篇八句,反復寫的就是“寧死不降”一個主題,卻不給人單調之感,這就是由于作者巧用比喻、精于對仗的寫作方法所取得的成就。
上一篇:孔凡禮《初入淮河四絕句(其四)》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劉文忠《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