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屋后船。
荷葉無多秋事晚,又同鷗鷺過殘年。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隱居西湖而充滿逸興野趣的詩。詩中既無對西湖景色風光的描繪,也沒有對晚秋時令景物的渲染,而幽獨自賞、超脫塵俗的情態躍然紙上。
首句表明一種意愿和情趣,語似平淡,卻出自至情。將“愛”與“不”對比連貫而寫,突出表現了“愛山”之情,而“愛山”是為了遠避城市的繁華和喧囂。實則當時的臨安是達官貴人尋歡作樂的地方,紙醉金迷,無有已時。顯然,詩中還寄寓了對這種萎靡不振風尚的不滿和厭惡。次句又以“畏客”與首句“愛山”相互對比,因厭城而住山,住了山又躲不開客,一“畏”字,正形象地體現了這種逃避世俗干擾的心境,反襯出詩人隱居離俗、恥與俗人來往的高潔情懷。
第三句一轉,以“荷葉無多秋事晚”扣題,點明季候、時令已值深秋,也表現了詩人此時的情懷。時光流逝,景物變換,詩人仍超然物外,尋幽自適。結句落到詩的題旨上,用鷗鷺忘機的典故,反映了自己不趨榮利、安于幽居生活的心態,同時與首句“愛山”、次句“畏客”相應,深化了詩人的不染塵俗、孤高幽逸的思想情趣。
這首七絕以觸事感興的形式,信筆揮灑,直抒胸臆,不假藻飾,語言平淡,但淡中有味,讀來別有一番情趣。愛與厭反復對比,他人愛城好客,己則愛山喜荷并與鷗鷺為友,對比鮮明,從中蘊含對世事的隱微感慨,寄托了他的弦外之音。
士之遁世者,以山深林密為樂。林和靖詩云: “山水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直過天竺溪橋畔,獨樹為橋小結廬。”近世葉靖逸《西湖秋晚》詩……亦頗得野趣。(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中)
上一篇:《西樓·曾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觀書有感二首(其一)·朱熹》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