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洞《送僧清演歸山》唐山水詩鑒賞
李洞
毛褐斜肩背負經(jīng),曉思吟入竇山青。
峰前野水橫官道,踏著秋天三四星。
這首七絕通過奇情幻景的巧妙布設(shè),真切地描寫了清晨山間明麗的秋色。詩中展現(xiàn)的是一幅爽氣撲人的山水畫,然而畫中的立體卻是人——那位在畫中風(fēng)流瀟灑地行吟的和尚。有趣的是,畫中之景并非畫中人所實地目擊,而是為畫中人送行的詩人所虛擬的。展開想象的翅膀來鋪寫出詩情畫意,這是本詩一大藝術(shù)特色。整首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親眼所見,其余皆是設(shè)想行人入山后的情景。從作者集子里的《寄清演》等詩可知,清演是一位才氣超然的詩僧,他與作者交往甚密,唱和頗多。他所經(jīng)常來去的道路,自然也是作者曾經(jīng)往還之地,所以作者才會知道何處有山峰,何處有溪流和官道。此次清演與作者告別,沿舊路歸山,作者目送著他飄飄欲仙地邁步入山的背影,自然觸發(fā)了活躍的聯(lián)想,于是,一張絕妙的秋晨山僧行吟圖構(gòu)思而成了。
這是一個秋景宜人的清晨。身穿粗毛布斜肩僧衣、背負幾卷佛經(jīng)的詩僧清演,告別了友人,閃身進入了山間。清演沒有離別友人的感傷情緒,也絲毫不覺山行之苦,而是被山間清景觸發(fā)了詩思,于是他迎著曉色邊走邊吟哦,尋覓著能夠恰切表現(xiàn)這晨光映照中的青青竇山的妙句。突然,他舉足處,才發(fā)現(xiàn)峰前那猛漲的溪水已經(jīng)溢滿了官道。這汪汪流水清澈如鏡,頭上的青天象是掉進了水底,眼前難辨是天是水。清演和尚欣喜地卷起褲筒涉水而過,赤裸的雙腳象是踏著了天上尚未隱去的那三四顆晨星……。全詩最顯寫景技巧之高的,是“峰前野水橫官道,踏著秋天三四星”二句。它寫地面清水映照天空的動人情景,不但十分真切自然,而且出以想落天外的奇筆,以對錯覺的細致描寫來加深讀者的如臨其境之感。說天在水中,這樣的描寫并不稀奇,唐詩中例子不少,如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中“煙波淡蕩搖空碧”,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中 “醉后不知天在水”等,即給人以新警之感。這里則除了暗示“天掉在水中”這一點之外,更故意把人的錯覺引向具體細微之處,說是涉水而過時雙腳都已踏著了星星! 境界之奇,莫過于此了。李洞是晚唐專學(xué)賈島的一家,論者常譏其僻澀,而不知其奇峭。這首詩就是他造境奇峭的佳作之一。
上一篇:秋瑾《輪船記事》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祜《送曾黯游夔州》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