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這首詩當是詩人在福州時所作。它著重描繪了夏日海濱急雨欲來時的景象和詩人面對這種景象所觸發的激情,展示了自然的壯美和詩人自己開闊的胸襟。
首二句用濃墨渲染了急雨前的緊張氣氛。海面上,風起浪涌,千重萬疊,如亂云翻飛,轟鳴著遠去,又咆哮著卷回;北風吹處,烏云也如海浪,相戛相摩,迸出幾聲驚雷,送入耳鼓。自然界正在展開力的較量,它所造成的磅礴氣勢,足以使懦夫聞風喪膽,鼠竄蛇蟄,也足以使壯士披襟袒懷,振起雄風。
后兩句寫詩人面對大自然風云變幻而態度從容。他不因為急風驟雨的來臨而閉門塞牖,卻干脆把朱樓四面稀疏透風的竹簾子都掛起來,讓自己毫無阻擋地來欣賞大自然的壯觀,接受那莊嚴而冷峻的洗禮。在這里,“臥看”這一動作特別耐人尋味:四面疏簾掛上了,但詩人不是憑軒對雨,而是躺在臥榻上,對千山急雨作靜觀默察,無聲地領略它潛在的壯美和崇高。這種以靜應動,以不變應萬變的舉動,也正是詩人臨變不亂、瀟灑大度的生活態度的寫照。曾鞏仕途偃蹇,卻頗能泰然處之。他的幼弟曾肇在《南豐先生行狀》中說: “公所領州,多號難治……轉徙六州,更十余年,人皆為公慊然,而公處之自若也。”于此詩中也可見一斑。
宋人詩多有寫風雷迅變、危境窮途的,而且往往結以坦蕩、從容之語,創造出如陸游所說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處逢生的境界。曾鞏這首詩也正反映了宋詩辟奇徑、重氣骨、奇崛瘦勁的時代風格。
上一篇:《西村·郭祥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西湖秋晚·葉紹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