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立之《茶陵道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山深迷落日,一徑窅無涯。②
老屋茅生菌,饑年竹有花。③
西來無道路,南去亦塵沙。④
獨立蒼茫外,吾生何處家!
【注釋】 ①茶陵:縣名。屬湖南省。漢置縣,以位于茶山之陰,故名。宋升為軍,元為州。參《寰宇通志》五五《長沙府茶陵縣》。②窅(yao):深遠貌。③竹花:《本草綱目·竹》:“(竹花)白如棗花,結實如小麥,子無氣味,而濇江、浙江人號為竹米,以為荒年之兆。” ④西來:猶西行。道路:《穆天子傳》:“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請)子無死,尚能復來。’”塵沙:化用“蟲沙”典故。喻戰死的將士。語本《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譯文】 極目遠眺,只見叢山交疊,綿延無涯。落日的余暉在深山中顯得迷離昏花。一徑斜出,引導著漫長無盡的征程;老屋茅生菌,饑年竹華,不正是國破家亡的見證!我欲飛升西天,但登天乏術;我欲南下為國奮戰,可為時已晚。到如今只有獨立蒼茫,卻不知何處可尋我的故鄉!
【集評】 今·聶世美:“同是寫景,首、頷二聯表現手法都不盡相同:一遠觀,一近視;一深衷托寄,一體物指事;一意象蒼茫,一悲惋衰颯;一晦隱沉深,一具體鮮明。兩聯前后連綴,相輔相成,使畫面富有層次,頗具表現力,為詩的下半篇因景生情,最終逼出亡國遺民無家可歸之主旨作了渲染和鋪墊。……(頸聯)連用了兩個典故……既緊扣詩題,又切合實際;雖道眼前景,實寫心中事。巧妙貼切,了無痕跡,形象生動地反映了詩人進退失據、生死兩難的困境,可謂活用典故的范例。……全詩貌似平易,細味之則見艱深;脈絡清晰、層層進逼,既有形象,亦兼議論;曉暢似宋調,氣骨追唐人,確實有情往興悲、詩來引泣的藝術效果。”(《宋詩鑒賞辭典》第1431—1432頁)
【總案】 此詩寫盡遺民窮困潦倒、走投無路之惆悵心態,然“獨立蒼茫”卻超絕橫空,于此逆境之中,標出高尚氣節。慷慨之氣,貫穿全詩。聶世美先生評析其藝術特色甚細致。
上一篇:羅大經《茶聲》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喻汝礪《草堂詩(其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