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暗香》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1。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2。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3。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4。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5。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6。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7。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8。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10。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11。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釋】
1.辛亥,指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詣:拜訪。石湖:指范成大,他號石湖居士。
2.“且征新聲”句,指范成大要姜夔用新的詞調填詞。
3.“把玩不已”句,指不停地吟誦、欣賞。肄習、練習。諧婉,和諧動聽。《暗香》《疏影》,語出林逋《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本指梅花,這里用作新詞調名。
4.舊時月色:化用溫庭筠詩“唯向舊山留月色。”又周紫芝詞:“月到舊時明處。”
5.玉人:美女。賀鑄詞:“玉人和月摘梅花。” 一說玉人是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6.何遜,南朝梁詩人。嘗為揚州法曹,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詠其下。后居洛,思之,請再往。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樹彷徨終日。杜甫詩云:“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這里詞人以何遜自比。
7.疏花:稀疏的梅花。傅若《金墨梅》詩云:“老樹亞晴空,疏花帶寒野。”“香冷入瑤席”句,指在范成大家里觀賞清麗幽馨的梅花。
8.“寄與路遙”句:用南朝陸凱折梅寄贈長安友人范曄之典故。
9.翠尊:翠玉制成的酒杯。紅萼:紅梅。“耿相憶”:耿耿懷念,不忘故人。
10.寒碧:形容西湖水色。
11.幾時見得:是何時得見故人其面之意。
【譯】
美麗的月色呀,
算起來,過去
你也曾多次照著我
在梅花邊吟唱吹笛。
喚來如玉的美女,
不顧清寒,為我攀折。
我就拿那與
梅有緣的
何遜自比吧!
而今受著病老的折磨,
哪兒還記得
當年的春風才氣?
怪只怪,竹外那稀疏的梅朵
伴著一股冷冷的香氣
誘惑
我坐上了賞梅的瑤席。
雪夜中的南國,
正一片靜寂。
想折枝梅朵
給遙遠的人兒寄去,
卻又被積雪阻隔。
面對著酒杯翠玉,
真讓人如泣如歌。
往事聯翩,令人耿耿相憶,
面對著無言的紅紅的花萼。
常常記起,
你與我,攜手吟哦。
千樹梅花,映入西湖清碧
的湖波。
唉!現如今,一片片被風吹去,
我與你,卻何時才能見得?
【評】
《暗香》《疏影》為姜白石自度曲之兩部名篇巨制,之所以以《暗香》《疏影》名之,蓋因其為詠梅也,風格又承美成一路而下,故以林逋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留”各配以二字名之。其所吟詠者、寄托聲為何,一如美成之《六丑》。如清人鄭文焯所評:“此二曲為千古詞人詠梅絕調。以托喻遙深,自成馨逸”。當然,亦有微詞,如王闿運認為:“此二詞最有名,然語高品下,以其貪用典故也”(《湘綺樓詞選》)。
“舊時月色。算幾翻照我,梅邊吹笛”。王闿運評“如此起法,即不見詠梅矣”。此評不當。以月色照我于梅邊吹笛,空間轉換、鏡頭拉搖以遠至近,更兼以“舊時”“算幾番”點明時間,與以下之“而今”等時間概念,與一系列空間概念造境,“從昔至今,時空交錯,襯映離思之深至”(張奇慧語)正詠梅之最佳起處。月色、梅花與人物(我與玉人),以下正沿此三因素演繹。“喚起玉人”,加入“玉人”,人梅對應,更為嫵媚,“不管清寒”見愛梅之心。“何遜而今漸老”比照出時間的流駛,有美人遲暮之意。“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作一宕筆,轉出梅香之魅力。
下片起首,補出萬籟俱寂、闊大背景的環襯,“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始見寄托,“夜雪”呼應江國之岑寂,“夜雪”二字,始將畫面鋪色。但詠梅嫌純是素色,故用‘紅萼’字,此謂之破色。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說來甚淺,然大家亦不外此。用意之妙,總使人不覺,則烹緞之工也(參見清·先著、程洪《詞法輯評》)。“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不僅有設色之妙,且見性情,見托寄,似有無限難言之往事在內。“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呼應上句“耿相憶”。“千樹壓”兩句,為全詞最為警醒豁人眼目之處,所謂“沉郁頓挫”也。結句“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片片”之疊字,見出吹盡之細狀,含無限委婉相思之象。
上一篇:王沂孫《無悶雪意》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暗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