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高且長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評此詩的結構是“從外寫到內,從景寫到情,從古人的情寫到自己的情”,話雖簡單,卻準確地指出了這首詩的脈胳。讀這首詩就可以從這里入手,去體察作者的思路。
前四句寫的是外部事物,寫的是景色。 “城”指城墻,狀以“高且長”,占據了景物的主體。 “逶迤自相屬”承接著“長”字,以城池的連綿不斷將空間割開,詩人的立腳點在城外,城中的人事活動都被長大的墻遮住了,突現出氣象的寥廓。 “回風”即旋風,亦即指大風。 “萋已綠”是說野草依然茂盛而碧綠。 “秋”字點明時令,也凝合了整個景物的氛圍。野草盡管依然萋綠,但在乍起的秋風摧折下,其趨勢已不言而喻了。這里的景物描寫采用了寫意的筆法,極簡練而又極傳神。其實,作者在勾勒這幅蒼茫蕭瑟的畫圖時,已經著上了個人的主觀色彩,觸動了內心的情懷。
情隨景生。 “四時更變化”,總收前邊的四句景語。時序的更替,尤其是秋對夏的更替,最是人們思維敏感的時刻。面對秋風動地,詩人預感到一年又要將盡了,于是發出“歲暮一何速”的慨嘆,遂引出下面的四句情語。這兩句恰在全詩的中間,一承上,一啟下,完成了從外到內、由景入情的轉化。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兩句是寫古人的情?!冻匡L》是《詩經》秦風中的篇名,那詩是寫一位女子懷念情人的悲苦心情的;《蟋蟀》是《詩經》唐風中的篇名,那詩是寫一位男子因歲暮而感到憂思的。借這兩首詩的句意是說古人處于這樣的境地總不免要引起內心的傷感。如果不了解這兩句的典故出處,讀者仍可僅從字面上體會出詩中所包含的凄苦味道,這便是用典的不隔,因而在“晨風”和“蟋蟀”兩個詞語上可以不加書名號。另外,這兩句詩對仗也很工整, “晨風”是一種鳥名,即鹯,與“蟋蟀”恰成物名對,表現出很高的修辭技巧。下邊“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是寫自己的情。 “蕩滌”是說要排除掉古人那些為流光易逝而感傷的情調, “放情志”才是自己的意愿,要敞開胸懷,做個無拘無束的自由者。
這首詩結構嚴謹,次序井然,風格質樸而有才思,是一首完美圓熟的五言古詩。
上一篇:與胡興安夜別|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東陽溪中贈答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