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別黃州》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幃。①
桑下豈無三宿戀,尊前聊與一身歸。②
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③
投老江湖終不失,來時莫遣故人非。④
【注釋】 ①鞿(ji機):馬絡頭。敝幃:殘破的帷幔。在這里比喻皇上憐恤臣下,給予一定的官職。②桑下三宿:據《后漢書·襄楷傳》中記佛祖“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意為在某地待的時間一久,就會產生依戀該地的感情。③長腰:即長腰米,楚語,為一種上等的粳米。癭(ying影):生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當時汝州飲用水缺碘,流行大脖子病。④投老:到老、臨老。終不失:終不棄。來時:將來。非:非議。
【譯文】 我像一匹老病的馬,已不能勝任絡繩束羈,仍然效忠皇上,獲得一官半職。久居黃州,難道沒有“桑下三宿”的眷戀情意?而今暫且揣著酒杯,孑然一身回歸汝州舊地。我肚里還裝著黃州的長腰粳米,卻早已裁闊領衣,以便遮掩大脖子。我不拋棄終老江湖的本意,日后仍回黃州,不會使老朋友對我非議。
(聞 濤譯)
【集評】 清·紀昀:“婉轉清切,薄而不弱?!苯Y二句“既邀量移,似乎漸可自遂,故有此句”?!啊畞頃r’作將來解,‘非’字作‘非議’解。”(《紀批蘇詩》卷二十三)
【總案】 元豐七年(1084)三月,蘇軾改任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四月離黃州時作此詩。詩中抒寫他對久居四年的貶所的依戀之情,并表示將來仍要回來居住的心愿。詩寫得波瀾起伏,婉轉見情。
上一篇:張耒《初見嵩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別黃徐州》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