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初見嵩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年年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②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
【注釋】 ①嵩山:在河南登封縣北。塵埃:指俗世。②豁:打開。
【譯文】 年年在俗世的塵埃中鞍馬奔走,幸賴有綠水青山時時解我的憂愁。此時正是日暮時候,北風吹散了雨,吹散了云,幾座山峰在云霧繚繞中露出了頭,顯得有幾分清瘦。(王 洪譯)
【集評】 今·余恕誠:“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語比較新奇,而且在詩人審美意識活動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氣質(zhì)與追求。”(《宋詩鑒賞辭典》第701頁)。
范寧、華巖:“對于長期乘馬奔波的人來說,觀賞青山景致可以忘卻疲憊;而傍晚時雨過天晴,山峰出云,更令人不勝欣喜;‘清瘦’二字,寫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意境。”(《宋遼金詩選注》,第185頁)
【總案】 大體上說,唐人以豐碩為美,宋人以清瘦為美。作者所用“清瘦”一詞,正是宋人特殊審美理想的體現(xiàn)。“數(shù)峰”句與南宋姜夔的名句“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很相似,但姜詞頗有蕭瑟凄清之感,而張詩卻寫出了雨霽云散的開朗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且北風吹雨亦似有意安慰詩人,可稱情景交融之佳作。
上一篇:沈遼《初泊磁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別黃州》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