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李貫慈·哭遼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哭罷江山無淚流,亡國慘禍已臨頭!
恨爾民賊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
復我片土可百世,殺敵一毛足千秋!
男兒一副好身手,拼將熱血灑神州。
【注釋】 ①原詩自注: 1931年9月23日聞遼寧失陷之后。
【鑒賞】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并炮轟沈陽,制造了震驚中外的 “九·一八”事變。面對日軍的侵略,南京政府奉行 “以外交方法保全領土” 的方針,下令軍隊 “力持鎮靜,不得抵抗”,奉行不抵抗政策。十九萬東北軍陸續退入關內,日軍兩萬人長驅直入,19日占領沈陽、長春等十余座城市,一星期內遼吉兩省相繼淪陷。李貫慈聞此消息后,忿極而作 《哭遼東》,痛哭河山淪陷,痛斥國賊,以表御辱殺敵,恢復國土,報效祖國的赤忱之志。
“哭罷江山無淚流,亡國慘禍已臨頭!”哭而無淚,是大悲痛,作者哭的是河山的淪陷,哭的是國家的危亡,愛國之情越深,悲痛之情越烈。這一句直敞胸臆,感情像被遏制的火山突然噴發,足見當時作者的悲憤心情。這句也奠定了全詩亦悲壯亦忿激的感情基調。“恨爾民賊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其間夾揉著兩種情感,對日本侵略者占我河山、殺我人民的民族敵人是仇視,對國內那些賣國求榮、奉行不抵抗政策葬送河山和人民幸福的蟊賊,是悲哀和怨恨,并為有此奴顏之人而感到羞恥,這也是前面 “哭罷江山無淚流” 悲痛萬分的原因。作為一個有骨氣、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能不痛哭,不仇恨,不悲哀嗎?這不是作者個人的情感,而是所有善良、正直的中華兒女的共同情感和心聲。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熱愛中華的兒女,仁人志士沒有退卻和絕望,各種抗日團體,各種抗日組織相繼成立,華夏神州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號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不甘亡國之士想到的是 “復我片土可百世,殺敵一毛足千秋”,救民族于水火,挽國家于危亡,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仇恨轉化成了抗戰的決心和力量。“拼將熱血灑神州”是革命者、愛國者戰斗的誓言,也是赤子之心的表露,言辭懇切,豪情壯志,蕩滌胸懷。猶如戰鼓催征,激越人心,有著振聾發聵的強大力量。
這首詩以情取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是其感人激勵人之所在。詩中有悲憤之情,有愁恨之情,有羞赧之情,更多的是 “拼將熱血灑神州” 的抗戰豪情,文情跌宕,有啟承轉合的層次變化和類別的遞進變化。“情主于痛傷”,各種感情都源自作者所摯愛的祖國所受到的傷害,愛國之情是各種情感的基礎,也是諸類情感的最后歸結。
在藝術上,這首詩對仗工整,感情充沛,音調爽朗而獨標高格,具有 “出語灑落,洗脫凡近” 的特點。
文章作者:劉志華
上一篇:愛國詩詞《郭沫若·哭吐精誠賦此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秋瑾·鷓鴣天·夜夜龍泉壁上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