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其一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①
何必桑干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②
【注釋】①洪澤:洪澤湖,在今江蘇西部,一名洪澤浦,北宋神宗熙寧年間曾開洪澤河與淮河相通。②桑干:河名,流經山西、內蒙與河北北部。南宋時,桑干河流域早已為金人所占領。中流:河中線。“隆興和議”雙方劃定東以淮水為國界。此指越過淮水中分線便是敵國疆土。同詩之二有句:“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之三有“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又《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亦有句:“萬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無情。”均可參閱。
【譯文】 官船離開洪澤湖邊的沙岸往北行駛,一入淮河我便無好的心緒;何必一定要到桑干河邊才是遙遠的塞北邊境呵,而今淮河不就成了天的盡頭、南北隔絕之處?
【集評】 清·潘定桂:“一官一集記分題,兩度朝天卷自攜。老眼時時望河北,夢魂夜夜繞江西。連篇爾雅珍禽疏,三月長安杜宇啼。試讀渡河諸健句,何曾一飯忘金堤。”(《楚庭耆舊遺集》后集卷十九《讀楊誠齋詩》)
近·陳衍:“淮以北久陸沉矣。”(《宋詩精華錄》卷三)
今·吳熊和:“從淮河想到桑干河,這個歷史的回顧正表現了中原淪亡之痛。”(《唐宋詩詞探勝》第361頁)
【總案】 自“紹興和議”以來,宋金關系一再降格,由對等一降為“君臣”,再降而為“叔侄”。“隆興和議”又劃定東起淮河、西至寶雞之大散關為兩國疆界,將淮河以北領土盡數割讓給金人,換得金國“冊立”趙構為宋帝。來到作為中國腹地以南的淮河便到了國界,作為南宋的使者,詩人在感情上不由產生一種屈辱之感。想到北宋時,兩國邊境還在遙遠的桑干河邊,而今國土大片淪陷,統治者又是這樣軟弱無能,遙望中原,山川阻隔,咫尺天涯,任何一位有愛國心的人,能不觸景傷懷,長歌當哭么?這也就無怪乎一向主微婉而諷的楊萬里至此也直言慷慨,將滿腹悲憤宣泄而出了。
上一篇:趙抃《出雁蕩回望常云峰》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陸游《初發夷陵》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