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陸龜蒙·記錦裾》鑒賞
侍御史趙郡李君,好事之士也。因予話上元瓦官寺有陳后主羊車一輪①,天后武氏羅裾、佛旛皆組繡奇妙②,李君乃出古錦裾一幅示余。長四尺,下廣上狹,下闊六寸,上減下三寸,半皆周尺如直。其前則左有鶴二十,勢若飛起,率曲折一脛,口中銜莩葩③。輩有鸚鵡,聳肩舒尾,數與鶴相等。二禽大小不類,而隔以花卉,均布無余地。界道四向,五色間雜。道上累細鈿點綴。其中微云瑣結,互以映帶。有若駁霞殘虹,流煙墮霧,春草夾徑,遠山截空。壞墻古苔,石泓秋水, 印丹浸漏, 粉蝶涂染。 盭絙環珮④, 云隱涯岸,濃淡霏拂,靄抑冥密。始知不可辨別,乃諦視之,條段斬絕,分畫一一有去處。非繡非繪,縝致柔美,又不可狀也。裹用繒綵,下制線尚仍舊,兩旁皆解散,蓋拆滅零落,僅存此故耳。縱非齊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昔時之工如此妙耶!曳其裾者復何人焉? 因筆之為辭,繼于錦譜之后,俾善詩者賦之。
(《甫里集》)
“錦裾”意為華麗彩色的衣袖。本文記敘了作者在友人處見到的一幅前代錦裾,從中可見中國古代服飾的精美絕倫。
文章首敘錦裾的收藏者及見到錦裾的經過。作者向友人談及上元瓦官寺收藏有南朝陳后主及唐初武則天時的遺物,其編織刺繡,堪稱“奇妙”。于是,李君便出示他所珍藏的那幅古錦裾,從而引出作者對所見錦裾的描寫。
次敘錦裾的尺寸、圖案及制作工藝。作者敘錦裾的長度和上下部寬度,語極簡明,點到即止。敘錦裾的圖案和制作工藝,則詳加描繪,用墨如潑。錦裾前繡有白鶴,后繡有鸚鵡,作者以 “勢若飛起”、“聳肩舒尾”等語,形容所繡禽鳥的逼真欲活,工藝極其精湛。二禽之間,又繡有花卉,以為間隔。“均布無余地”一語,則說明圖案布局之佳妙?!敖绲浪南颉币韵拢敂㈣偳?、染織的精美。錦裾五色間雜,分出界線。分界處鑲金嵌銀,以為點綴。其間色彩斑爛,有如彩云繚繞。乍望似云霞虹霓,煙生霧障; 似春草緣路而生,遠山現于天外; 又似壞墻古苔之邊,秋水印丹,粉蝶蹁躚。而綠色粗線串以玉片,縫綴其上,更使錦裾顯得濃淡有致,鮮艷繁縟。
末敘作者觀賞錦裾的感受。作者初觀錦裾,只覺撩人眼目,“不可辨別”; 細視之下,又覺紋理分明,圖案井然,于是不由發出既不象刺繡,又不似彩繪,精細柔美,不可言狀的贊嘆。接著又從兩旁解散,僅存長袖一幅,推想錦裾年代之久遠,恐是南朝齊梁間的遺物了。文末慨嘆錦裾之奇妙,令人觀止,并以遙想“曳其裾者復何人焉”作結,傳達出自己不勝神往的感情。
作者觀錦裾而情不自勝,有感而發。全文語言簡明,間有潤澤華采; 記敘、描摹、議論、抒情交相參用,行文生動而饒有情趣。
上一篇:《宋·蘇軾·記游定惠院》鑒賞
下一篇:《明·沈周·記雪月之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