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
揚州市位于長江下游北岸,簡稱揚,別稱廣陵。東與鹽城、南通相依,西與六合、安徽天長毗鄰,北與淮陰接壤,南與鎮江隔江相望。京杭大運河在此與長江交匯,是江淮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總面積12431平方公里,市區設廣陵和郊區2區,胥浦辦事處,下轄江都、邗江、泰興、泰縣、高郵、寶應、靖江7縣和泰州、儀征、興化3市(縣級市),其中市區面積為148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主要是漢、回、滿、蒙等民族。
揚州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夏季雨量集中,全年均可旅游,以春秋兩季為最佳旅游季節。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文化名城之一,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揚州之名,最早見于《尚書》“淮海惟揚州”,因“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名。今揚州最早稱邗城,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開邗溝,筑邗城,是為最早的揚州城。戰國楚懷王在邗城舊址建廣陵城,西漢置江都縣,東漢為廣陵郡,南北朝時,為宋南兗州,北齊東廣州,北周吳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吳州為揚州,沿用至今。
揚州境內的水陸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江蘇北部水陸交通的樞紐。揚州的公路建設規模宏大,發展迅速,全市境內由110余條干線和支線組成了公路交通網,聯結蘇南、皖北,揚鎮公路溝通南北交往;位于揚州的卞港,可溝通長江上下游的航運。水運還可經由淮河與大運河連接外埠。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游人景仰的旅游勝地,古人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這里山明水秀、風光秀麗,古跡遍布,園林眾多。尤以“水連樹,樹連水,水樹相映,綠成一片”的“綠楊城郭”著名于世,她那“小橋流水、花團錦簇”、“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城市環境,也頗有特色。至于清瘦秀麗的瘦西湖、歷史悠久的大運河、始創于南北朝的大明寺、被列為淮東第一觀的平山堂、富有山林野趣的谷林園,以假山構成四季景色的個園,以串樓和復道稱奇的何園等風景名勝格外增添了揚州的魅力!
揚州歷為人文薈萃之地。隋煬帝乘龍舟曾三幸揚州,在此設御宴、置迷樓;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六度南巡,均駐蹕揚州。唐代大詩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均游歷過揚州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蘇軾均擔任過揚州的太守,留下了傳誦千古的詩章。這里還是清代“揚州畫派”的搖籃。
遠在唐代,揚州已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為百貨、鹽鐵集散之地。現揚州的經濟已從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成為以工業為主體的農工商協調發展的綜合型經濟,工業以機械、紡織、食品、化工為四大支柱。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品的重點產區,產品運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上一篇:描寫《慈云洞》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無錫市》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