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明子《海口》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窮島迷孤青,颶風蕩頑寒。
不知是海口,萬里空波瀾。
蛟龍恃幽沉,怒氣雄屈蟠。
崢嶸抉秋陰,掛席潮如山。
熒惑表南紀,天去何時還?②
云旗光慘淡,腰下青瑯玕。③
誰能居甬東?一死諒非難。④
嗚呼朝宗意,會見桑土干。⑤
【注釋】 ①此詩作于元至元丙子(1276)的秋天。作者當時眼見國亡無日,不愿作新朝順民,就跳海而死。詩可能是他跳海前的絕筆。
②熒惑:火星別名。南紀:南方。古人以為火星失次,會有災禍。天去:指皇帝逃亡。③云旗:指皇帝的出行。瑯玕(lang gan朗干):玉佩飾。④甬東:古地名,在今浙江舟山島,為吳王夫差自縊之地。⑤朝宗:百川歸海叫朝宗。桑土干:即滄海變桑田之意。
【譯文】 荒蕪的小島失去它僅有的一點青色,颶風大作,鼓蕩起嚴寒。不再知道是海口,只看見萬里空空,一片波瀾。蛟龍倚仗著深險幽暗,興風作浪,鼓動怒氣,在水底雄踞曲盤。那崢嶸之勢,仿佛要吞食陰沉的秋空,接帆出海,只見海浪如山。火星照到南方,多兇多難,皇帝已去,何時能歸還?仰看云旗,色彩慘淡,俯視腰下青青瑯玕,感慨萬端。誰能夠忍辱住在甬東島上?像吳王夫差一般,以死殉國,想必不難。唉,百川歸海,總有一天, 會看到大海枯干。
【集評】 今·周本淳:“讀此詩,應領會其凜然不可犯之正氣,自不必斤斤于字句之間。全詩一氣噴薄,又千錘百煉,很有‘橫空盤硬語’的特色,經得起咀嚼和推敲。”(《宋詩鑒賞辭典》第1342頁)
【總案】 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曾說:“宋以前,國亡之后很少有人以死殉國的,宋以后就多起來了。”(《經學講演錄》)推究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宋代的理學提倡氣節。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便是由宰相背著跳海自盡的,皇甫明子是一位狂生并非重臣,但見國勢已去,也蹈海殉國,此詩可謂死前絕筆。詩中寫大自然氣象之兇險,筆勢磅礴聳兀,末句言百川朝宗,滄海桑田,意象橫空悲涼。全詩語意錚錚,正氣凜然。
上一篇:某尼《江陰浮遠堂》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呂本中《海陵病中五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