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湯問》篇開頭寫殷湯和他的大夫夏革的對話,首句是“殷湯問于夏革”,故篇名叫“湯問”。《湯問》篇保留了許多獨立成篇的寓言故事,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記敘了兩個小孩爭辯太陽是在早晨距離人近,還是在中午距離人近,而孔子亦不能解答的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人們對自然現象的大膽質疑和獨立思考,同時也啟發我們:無論什么人,哪怕他的學識再淵博,也絕不可能無所不知,因而應當為人謙虛,不應該自我炫耀。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則寓言在寫作上的特點是采用了對話的形式,僅用100多字就構成了一個情節完整的故事,表達了引人深思的道理。本文從表現人物和展開情節的需要選材剪裁,詳略得當。兩小孩各提出看法時,一個引原話,另一個則語言從簡;而擺出論據時,就寫得完整,旗鼓相當。兩小兒的爭辯、論述過程也很簡明、清楚。他們都是先提出各自的觀點,然后提出論據,論證嚴密。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特點,而且巧用比喻。以“車蓋”喻日之大,用“盤盂”喻日之小,又用“滄滄涼涼”喻涼,用“探湯”喻熱,既形象、貼切,又符合小兒的思維方式,讀來倍感親切。另外,文章把小兒們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的氣氛烘托了出來,突出了小兒們那種天真無邪、為探求知識而熱烈爭論的活潑自然的神態。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故事是列子編出來的,文中譏笑了孔子的無知,并不一定真有其事。其實,關于太陽和地球的遠近,在著作《列子》的時代是無法正確解答的。孔子的態度比較實事求是,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像他所倡導的那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點應該充分認可。
上一篇:與朱元思書
下一篇:樂羊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