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寒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寒食江都郡,青旗賣楚醪。①
樓臺藏綠柳,籬落露紅桃。
妓女穿輕屐,笙歌泛小舠。②
使君慵不出,愁坐讀《離騷》。③
【注釋】 ①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或二日。古代風俗在這幾天禁止燒火,只吃冷食。江都郡:治所在江陰(今江蘇揚州),轄境相當于今江蘇淮南江北等地區。楚醪(lao勞):楚地所產的酒。②屐:鞋。舠:刀形小船。③使君:漢以后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慵:倦怠,懶散。
【譯文】 寒食節的江都郡,顯得格外熱鬧、繁華:春風里酒旗斜掛、醇香誘人,亭臺樓閣掩映于翠綠的柳枝,籬笆竹欄關不住紅艷的桃花。舞妓歌女,腳穿錦鞋,婆娑輕盈;笙吹歌唱,伴隨游船,東飄西蕩。唯有郡守慵懶倦怠,了無游興,幽憂而坐,誦讀《離騷》。
【總案】 古代風俗,寒食清明是春游的好日子。宋代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詞云:“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州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又,僧文殊《訴衷情》詞云:“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奏,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王禹偁所描繪的盛況。“綠柳”、“紅桃”點節令之特征,“妓女”、“笙歌”寫冶游的熱鬧。寫眾人游樂,反襯自己慵懶倦怠。結句陡然一轉,一個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幽怨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生性剛直,抗疏直諫,已多次被貶。于是寄情于諷誦《離騷》,于千載之上找到了心靈的共鳴。詩人貶官商山時,寫過一首《寒食》,也是先寫風光之美、次寫他人之樂,再寫惆悵之情。二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對照閱讀。
上一篇:鄭思肖《寒菊》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與義《寒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