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
靜女其姝(1),俟我于城隅(2)。愛而不見(3),搔首踟躕(4)。 靜女其孌(5),貽我彤管(6)。彤管有煒(7),說懌女美(8)。 自牧歸荑(9),洵美且異(10)。匪女之為美(11),美人之貽(12)。
【譯詩】嫻靜的少女長得多么美,城頭的角樓約我來見面。你躲在何處?不讓我看見,抓耳撓腮,急的我團團轉。嫻靜的少女長得多嬌艷,潔白的雙手贈我紅茅管;茅管啊!何以如此多光彩?只因你表達了美人的心愿。姑娘送給我牧場的茅草,這茅草的顏色那么出奇!茅草呀!其實你并不美麗,只因你帶來了美人的心意。
【解析】此詩古今爭論激烈。“五·四”運動后有過激烈的論戰(zhàn)。爭論的焦點在“彤管”二字。《詩序》以為“刺時也。衛(wèi)君無道,夫人無德。”《毛傳》以為“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于是有人以為此中女子為女史,男子為士人。朱熹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朱夫子于“淫奔”二字確有些神經(jīng)質,大有杞人憂天之狀。)其實,不過普通之男女幽會,女子開玩笑,躲藏起來,惹得男子抓耳撓腮——不料卻使考證家們論戰(zhàn)而千秋不已,實是可惡,冠以“淫奔”,亦不解恨。此種情歌,凡地球上有人之處,無所不有,唯此中國,唯此“靜女”,惹出諸多事端,吾國之“教化”何其儼然也哉!“彤管”二字之爭,見其“咬文爵字”之“經(jīng)院”習氣之弊端矣!
上一篇:經(jīng)典《靜夜思》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韋莊》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