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間,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這首詩當是詩人出使江陵,歸途中到達汝州時所作?!敖辍?,郡名,其址在今湖北江陵縣;“汝州”,今河南臨汝縣。
首句寫到江陵路途的高遠。“巴路”,指從江陵來的水路;因為江陵靠近巴蜀,上通三峽,所以稱其為“巴路”。詩人巧妙運用了一個反觀鏡頭,用“在云間”三字形象描述了此次出使江陵路途的遙遠、高陡和艱難,從而反襯出了回鄉的心切。
次句通過此次出使時間長久的描寫,表現了急欲回家的心情。詩人在“離家”和“還(家)”兩個端點各豎立了一塊界碑:第一塊界碑是“寒食”,第二塊界碑是“麥熟”?!昂场保潥饷?,在農歷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從第一塊界碑到第二塊界碑,小麥經歷了從生長、拔節到揚花、灌漿、成熟的漫長過程,出現了質的巨大變化。面對自然界的巨變,不能不觸發詩人關于人世、家庭變化的思考;而隨著這種“思考”的加劇,其歸家的心情無疑將變得愈加迫切而不可忍耐。
假如說,一、二句基本屬于“回顧”,那么三、四句則可以算是“前瞻”了。
第三句詩人以其畫家的敏銳,及時捕捉并且為我們繪制了一幅日暮遠山圖:“日暮”既表明了時間,也是畫面氣氛的必要點示;“數峰”,這是畫面的主體,屬于遠距離聚焦;“青似染”,這是遠山留給歸人的“色澤”,神秘而動人。
末句寫到達汝州,這是對第三句的必要補充說明。表面看來,這句詩用語極其平淡,如細加推敲,則不難發現其平淡語氣掩蓋下內心的激動。詩敘其遠山即“汝州山”,為什么偏要說是“商人說”?當然,一方面商人老于行旅,熟悉各處地理;另方面,我們也不難想見,一定是詩人回家心切,每走一地,都要扳指頭計算余下的里程,因此當其猛然看到遠山橫黛,便會禁不住向過路商人打問,由此才引出商人的回答。這個細節看似隨手拈來,其實卻頗費斟酌,包含著詩人的慘淡經營。
上一篇:王建《早發汾南》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