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國寶《題閶門外小寺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黃葉西陂水漫流,籧篨風急滯扁舟。
夕陽暝色來千里,人語雞聲共一丘。
【注釋】 ①閶門:在今江蘇蘇州市城西。②陂(bei杯):池塘,或指池塘岸。此處指小河。籧篨(qu chu渠除):竹或葦編的粗席,這里指粗席作的帆。
【譯文】 黃葉紛紛飄墜,西陂河水漫流。風太急,粗席作的篷帆簌簌地響,沒法卷收,阻滯了客人乘坐的扁舟。我在小寺里向外眺望,只見夕陽西下,夜色從千里以外悄悄襲來,不時聽到嘈雜的人聲和群雞入塒的聲音,響在同一個山丘。
【集評】 宋·葉夢得:“余居吳下,一日出閶門,至小寺中,壁間有題詩一絕云:‘黃葉西陂水漫流……。’句意極可喜。初不書名氏,問寺僧,云吳縣寇主簿所作,……歸而問之吳下士大夫,云寇名國寶,蓋與余同年,……久從陳無己學,始知文字淵源有所自來,亦不難辨,恨不得多見之也。”(《石林詩話》卷中)
近·陳衍:“國寶為后山入室弟子,讀此殆無愧色。”(《宋詩精華錄》卷三)
今·蔡厚示:“這首詩純憑作者的直感摭取即目所見和即耳所聞的景物,幾乎不加點染,隨口入韻,便呈現出一幅雋永有味的秋暮思歸圖。……此詩的勝處,實在于境界。”(《宋詩鑒賞辭典》第718頁)
【總案】 通篇寫景,無一抒情議論詞句,而秋深日暮異地作客的孤寂惆悵之情,思鄉盼歸之意,卻流溢于字里行間。妙在所創構的意象,既是眼前耳際的實景,又融化了從《詩經》的“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到唐宋詩中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舳艫人語夕霏間”(秦觀《泗州東城晚望》)等表現鄉思的傳統意象,不露痕跡,而誘人想象和尋味。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空靈含蓄意境,更近唐音,與乃師之風格迥異。
上一篇:鄭會《題邸間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魏泰《題黃魯直集》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