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高陽臺 豐樂樓分韻得“如”字》·吳文英
吳文英
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欄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欹枕,雨外熏爐。怕艤游船,臨流可奈清臞?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
豐樂樓,是宋時杭州涌金門外的一座酒樓。此樓“據西湖之會,千峰環綴,一碧萬頃,柳汀花塢,歷歷欄檻間,而游橈畫鹢,棹謳堤唱,往往會合于樓下,為游覽之最” (《淳祐臨安志》)。在這個縉紳聚拜游宴之所,吳文英似乎有著異乎常人的深沉感慨。南宋理宗淳熙十一年(1251)春,吳文英曾作《鶯啼序》,大書于樓壁,時人傳頌不絕,此詞當為晚年再至之作。從小序可知,這是分韻作詞時恰好拈得“如”字韻而作。
吳氏生當南宋末造,他晚年更見國勢垂危,所以多有感時哀世之作,此詞雖寫于杭州湖畔登臨會飲之時,但一無歡樂可言,托景寄意,皆為憂思,正如劉永濟先生《微睇室說詞》中指出: “南宋末年,詞人多懷亡國之懼,夢窗于此感慨最深?!薄按嗽~……感今傷昔,滿腔悲慨。作者觸景而生之情,決非專為一己,蓋有身世之感焉。以身言,則美人遲暮也。以世言,則國勢日危也。大有‘舉目有河山之異’之嘆。”因而陳洵說此詞是“吳詞之極沉痛者” (《海綃說詞》)。
上一篇:史達祖《風流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王沂孫《高陽臺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