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綱
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鐘發(fā)。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fā)。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jié)。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yīng)難奪。高樓誰設(shè),倚欄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李綱在金兵南下時,曾上“御敵五策”,后來也曾上書反對秦檜議和。但在南宋王朝腐朽統(tǒng)治集團的壓抑下,卻投閑置散,壯志難酬。這首詞大約寫于南宋初年作者接連被貶斥之后,它不是一般的席上酬酢之作,而是郁積在胸中的忠憤不平之氣,借這首詞抒發(fā)了出來。
詞的上片是吊古。前四句,詩人由眼前的自然景物寫起:千里長江,煙波浩渺,滾滾東流;歌聲沉寂,南朝陳后主創(chuàng)制的《玉樹后庭花》的樂曲再也聽不到了,只有遠處的古寺里傳來稀疏的鐘聲。寫奔瀉的長江,寫古寺的鐘聲,不僅從時間和空間上寫出了歷史的悠遠,同時也生動地渲染出了追念古昔的情緒。后五句,由自然滄桑引起人事興衰代謝的感觸,把歷史事變和眼前的景物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種悲涼而深邃的意境。作者身在江南鄱陽,面對東去的大江,很自然地想到六朝故都金陵。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它們先后都在建康(金陵,今南京)建都,窮極奢靡,繁華一時。而今歲月流逝,戰(zhàn)爭的痕跡早已消失,朱雀橋邊野草叢生,烏衣巷口燕子飛回,當(dāng)年的王謝權(quán)門,都已豪華銷盡。多少年來,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日月的轉(zhuǎn)換總是填補不上人世的遺憾。在上片中,著重寫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充分展示人事的更迭和歷史的變遷。在這里,作者并不是泛泛地發(fā)思古之幽情,字里行間包蘊著一位政治家卓越的歷史見解和哲理觀念,它能啟發(fā)人們對歷史的冷靜追尋和對當(dāng)今的深沉思考。
詞的下片是傷今。“潮落”兩句。寫得景象壯闊,它既是對上片內(nèi)容的照應(yīng)和加強,又是由寫景到抒情的必要的過渡。大江中潮漲潮落,波濤流逝,江岸上樹木繁茂,密如毛發(fā),我這個被貶斥、流徙遠方的人老大歸來,又有誰能體諒到我名節(jié)未立的悲憤心情呢?“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jié)”,十一個字便寫盡了作者的身世遭遇。詞的最后五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詩人高潔的操守,不渝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品格都表白了出來。盡管作者身處逆境,卻能經(jīng)得住嚴(yán)酷的打擊和冷峻的考驗,志向不變,目標(biāo)不移,在坎坷的路途上奮力前行。“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yīng)難奪。”在這鏗鏘作響的字句里,騰涌起激昂豪情。把“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匹夫不可奪志”(《論語》),巧妙地糅進詞中,非常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心境。詞的尾句“獨立漁翁滿江雪”,借風(fēng)雪中獨立不移的漁翁,比喻自己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這里很明顯地化用了唐代詩人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詩句。《江雪》是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時的作品。李綱化用《江雪》的詩意入詞,不僅切合自己的身分,而且思想感情也是和前輩詩人相通的。
作者于宣和三年(1121)曾寫過《金陵懷古》詩四首,其中有“歌沉玉樹月自圓”、“兵戈凌滅故城荒”、“豪華散滅城池古”等句。這首詞決不是前作字句上的重復(fù),詩中感懷歷史往事,情緒較為抑郁低沉。這首詞追懷中有思考,感慨中有奮爭,作者的忠貞報國的堅強意志,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發(fā)和向上的力量。
上一篇:《六州歌頭·宋·張孝祥》賞析
下一篇:《關(guān)山月·宋·陸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