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美堂暴雨》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②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③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④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⑤
【注釋】 ①有美堂:在杭州吳山的最高處,遙對海門,建于宋仁宗嘉祐初年。②頑云:擬人化。形容云頑皮不聽話。這兩句寫山頂所見暴雨欲來前的景象。③浙東:杭州在浙江(錢塘江)西邊,故云。這句用唐殷堯藩《喜雨》“浙東飛雨過江來”成句。④金樽凸:華美酒杯中,斟滿之酒高過杯口。羯(jie杰)鼓:羯族傳入的一種用兩杖打擊的樂器,盛行于唐開元、天寶年間。敲鏗:擊鼓聲。⑤謫仙:指李白。泉灑面:唐玄宗召李白賦詩,李白已在醉中,玄宗命人用水灑其面讓他清醒。這里作者隱以李白自況。鮫室:即鮫人之室,這里指海。鮫人,神話傳說中居于海底的怪人。瓊瑰:美玉,比喻杰出的詩文。
【譯文】 一聲驚雷貼地震響,好像在游人的腳底,濃云重重充溢座間無法撥開。黑色巨風似從天外吹起海潮,江面宛若直立;暴雨橫下,又像從錢塘江東面飛過江來。江中水勢浩大如滿斟的酒杯,雨點驟急如千杖擊鼓催飲。為了喚醒李白賦詩,上天才下這場暴雨,灑洗其面,這雨水傾瀉、江海翻騰的景象,就激發出優美詩篇。
【集評】 宋·洪邁:“讀者疑海不能立,黃魯直曰:蓋是為老杜所誤,因舉《三大禮賦·朝獻太清宮》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句語雄峻,前無古人。坡《和陶停云》詩有‘云屯九河,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容齋隨筆·四筆》卷二“有美堂詩”條)
清·弘歷等:“寫暴雨非此杰句不稱。但以用杜賦中字為采藻鮮新,淺之乎論詩矣。且亦必有浙東句作對,情景乃合。有美堂在郡城吳山,其地正與海門相望,故非率爾操觚者。唐賢名句中惟駱賓王《靈隱寺詩》‘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一聯足相配敵。”( 《御選唐宋詩醇》卷三十四)
清·查慎行:“通首多是摹寫暴雨,章法亦奇。”(《初白庵詩評》卷下)
清·紀昀:“此首為詩話所盛推,然獷氣太重。”(《紀批蘇詩》卷十)
近·陳衍:“三句尚是用杜陵語,四句的是自家語。”(《宋詩精華錄》卷二)
【總案】 本篇作于熙寧六年(1073)初秋。蘇軾在杭州吳山山頂觀看錢塘江,繪聲繪色地摹寫了當時當地的暴雨壯觀。前半首描繪了暴雨欲來前的云雷交作,暴雨到來時的風吹海立、飛雨過江的奇景,氣勢豪健,富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感和力度。后半首是由比喻和典故綴成。江水浩大如酒滿金樽,雨點驟急如羯鼓聲催,聯想豐富奇特,瑰麗雄杰;末以暴雨為泉水,視險惡氣候為誘發詩意的契機,其中豪邁磊落之氣,不喻而明。整首詩筆勢酣暢,歷來備受推崇,視為蘇軾清雄風格的代表作。
上一篇:王質《有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镃《雜興》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