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在眾多寫雨特別是寫春雨的詩作中,杜甫的這首小詩堪稱上品。
首聯(lián)便將那春雨寫活:“知時節(jié)”,仿佛通了人情,懂得時序節(jié)令,偏待春日才如甘露般灑落大地,鮮脫脫充滿靈性,怎不惹人喜愛。詩人不由得開篇便贊道:“好雨”。
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寫春雨之好。其來也,不急不驟,緩緩夜間而降,不張不揚,悄悄滋潤萬物。春雨與夏日暴雨,秋季淫雨不同,她平和、細密、輕柔,生怕驚動了正萌動、正滋生中的生靈的夢。“潛”和“細”,極準確傳神地描摹出春雨的特征,足見老杜遣字之精當(dāng)。同時又可看出詩人對這場細潤萬物的夜雨是如何地關(guān)注,他凝神細聽著,更確切地說是用心靈去感受去捕捉著大自然極細切的無聲的語言。在這不眠之夜,詩人的喜悅之情由衷地流溢著,與這“知時節(jié)”的春雨交融相通了。頷聯(lián)讀來如春雨浸潤心脾,令人沉醉于一派溫和、寧靜、細膩、綿密的氛圍之中。仇兆鰲所評極是:“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于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p>
聽之猶不足,忍不住轉(zhuǎn)而視之。頸聯(lián)所現(xiàn)野外小徑至云天一片黑沉沉。春雨雖細微,一個“俱”字,顯出了這場雨的力量,涵蓋上下,充盈天地,濃重、厚實。這是一幅滿目皆黑的潑墨圖。但卻不陰森,不壓抑。畫者往往稱:從一種基調(diào)中“跳”出一點顏色,于滿紙重墨里空出一片“飛白”,使一紙皆活,滿目透亮。老杜深諳此理,獨具匠心地以“火獨明”點化“云俱黑”,那黑暗、巨大、濃重、靜止的雨幕中,閃爍一點明亮、渺小、輕盈、跳動的燈火,形成強烈的對比,又融為和諧的一體。是詩乎?畫乎?
詩人近于徹夜未眠,喜之極迸發(fā)出迫不及待興奮不已的想象:今夜悄然而至的春雨,將為明日錦官城(今四川成都)送來一個怎樣的清晨? “曉看紅濕處”,看晨光中團團簇簇帶雨的紅花,“紅”與上聯(lián)“黑”對舉,拂去夜幕,豁然明亮、絢爛、艷麗,與詩人“喜雨”的歡快心情正相吻合。春雨不摧花落,濡濕了花瓣重重,一個“重”字絕妙,把那濕漉漉的雨后花朵沉甸甸微微低垂的嬌態(tài)刻劃得維妙維肖。
題為“喜雨”,卻無一處正面寫喜,“然喜意都從罅縫里逆透”(浦起龍語)。那是因為一場春雨雖極平常,一旦滋養(yǎng)萬物、點化生命,便與人心之喜怒哀樂相通了。而詩人以其心靈映射萬象,代自然立言,仿佛自己已化為那春雨,沒有了自我,主觀情感與客觀景觀在此已滲透渾成,喜悅之情無可遏制,自然流溢。
“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王船山語),所言便是此詩所達之神化境界。春雨有靈,當(dāng)感激杜子,將其一瞬之降臨化為藝境中之永恒。
上一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歸·宋·唐庚》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