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秀《數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
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云遮一半無。
【譯文】 連續幾日的秋風,似是將我這病人欺負,吹得黃葉滿天飄舞,又飄然落下我的庭院,更顯幾分荒蕪。原本繁茂的林木,被秋風剪得稀疏,將枝葉遮蓋的遠山,遙遙放出,卻又被秋云遮住,半有半無。
(王 洪譯)
【集評】 宋·趙與時:“《青箱雜記》載李太伯一絕云:‘人言落日是天涯……,碧山還被暮云遮。’……吾族人紫芝師秀亦嘗賦一絕云:‘數日秋風欺病夫……。’氣象略相似,僅脫選而卒。”(《賓退錄》卷六)
近·陳衍:“似誠齋。”(《宋詩精華錄》卷四)
今·吳熊和:“‘放’和‘遮’這兩個動詞就是精心汰選的,把林和云寫成都能主動地采取行動,使整個畫面活動起來。而且,林放山出,云遮山沒,盡管不是商量好的,卻似乎有意給眺望中的詩人為難,表明一直深藏著的遙山還不愿輕易地一下子就給人看到,這又是一種‘非關理也’的詩趣了。”(《唐宋詩詞探勝》第371頁)
今·倪其心、許逸民:“所謂‘似誠齋’,可以說在‘攝影之快鏡’(錢鐘書《談藝錄》評楊萬里詩語)上約略近之。詩的前二句是情中有景,秋風黃葉,正是病夫衰頹心情的外在物象。末二句則是景中有情,疏林之外現出遠山,又被浮動的云朵遮遮掩掩,就詩人攝取的景象而言,堪稱‘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錢鐘書語,同上);就其蘊含的情味而言,那種飄忽落寞之感,又與前二句交融貫通。情之于景,猶如鹽入水中,幻化無跡,此詩所以稱妙。”(《宋人絕句選》第338頁)
今·王鎮遠:“歷代寫秋風落葉的詩很多,……但往往與秋日肅殺悲涼的氣氛聯系在一起。而趙師秀的這首詩,卻頗能別出心裁,以輕巧靈妙之筆寫出。……詩人顯然是在追求一種清遠的畫境……在詩論中,便是所謂‘沖淡’、‘疏野’、‘清奇’的風格。”(《宋詩鑒賞辭典》第1215—1216頁)
【總案】 趙師秀常與僧人相接,本身亦很重視禪的體驗,此詩即有禪趣在。佛家認為,若想得道,必須先去妄念。“林疏放得遙山出”,“遙山”果真“出”了嗎?為何轉瞬間,“又被云遮一半無”?詩人于這一有一無之間,悟到了什么?如果說,世間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處于生滅成壞之中,那么,山也無常,水也無常,即使詩人自身,又何嘗是真我?此時見林疏山出,復被云遮,亦如被當頭棒喝,頓悟有即是無,無即是有,從而,由于捕捉到大自然中轉瞬即逝的禪機,就到達了一個久覓不得的新境界。
上一篇:黃庶《探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於潛女》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