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於潛女》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青裙縞袂於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②
奢沙鬢發絲穿檸,蓬沓障前走風雨。③
老濞宮妝傳父祖,至今遺民悲故主。④
苕溪楊柳初飛絮,照溪畫眉渡溪去,⑤
逢郎樵歸相媚嫵,不信姬姜有齊魯。⑥
【注釋】 ①於潛:舊縣名,現已并入浙江臨安縣。②縞(gao稿):一種白色絲織品。袂(mei妹):衣袖。屨(ju巨):鞋。③(zha渣)沙:翻翹膨松的樣子。奢,通“觰”,張開。沙,即“娑”,婆娑。檸(zhu住):應作“杼”,梭子。蓬沓:銀櫛。於潛地方的婦女頭戴一尺左右的大銀櫛,叫做“蓬沓”。障前:銀櫛遮住了前額。④老濞(bi必):指漢初吳王劉濞,這里借指五代時的吳越王。故主:亦指五代時的吳越王。⑤苕溪:這里指東苕溪,源出天目山南,流經於潛。⑥姬姜:西周初,姜尚封于齊,周公旦之子封于魯。姬、姜為齊魯貴族之姓,這里指姬姓、姜姓的貴族女。
【譯文】 黑的裙、白的衫,於潛的農婦,雙腳白皙如霜,赤露不穿鞋子。高聳膨松的頭發被銀櫛綰住,猶如團絲穿過織梭,銀櫛遮住了前額,在風雨之中毫不介意地來去。這種發飾源自吳越王時的宮妝,代代相傳,遺民們至今還懷念著吳越國主。苕溪邊的楊柳剛剛吐揚出柳絮,她們照著溪水畫眉打扮,然后渡過溪去,碰上丈夫打柴歸來向他顯示美色,不相信齊魯的姜、姬兩家貴族有什么美女!
【集評】 宋·洪邁:“東坡賦詩,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纭僬f走老瞞’,‘故人余老龐’,‘老濞宮妝傳父祖’,‘便腹從人笑老韶’,‘老可能為竹寫真’,‘不知老奘幾時歸’之類,皆隨語勢而然。”(《容齋隨筆·三筆》卷六“東坡詩用老字”條)
清·紀昀:“‘老濞’二句橫亙中間,殊無頭緒?!?《紀批蘇詩》卷九)
【總案】 熙寧六年(1073)作者巡視於潛時作。作者在詩中著力刻畫了衣飾樸素兼有古風的山鄉村女的形象,贊美她們外貌之美、夫婦相諧之樂。這里,寄托了作者美學理想——追求質樸淳厚的美,追求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為我國詩歌的人物畫廊增添了新的形象。“老濞”二句承上進一步寫於潛女打扮之古色古香,以見民風之淳樸,也與結句呼應,紀昀評為“橫亙中間,殊無頭緒”,似不確當。
上一篇:趙師秀《數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裘萬頃《早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