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陸游·關(guān)山月》鑒賞
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首七言樂府名篇,是宋孝宗(趙眘)淳熙四年(1177)初春,陸游五十三歲于成都時所作。
《關(guān)山月》,原是漢樂府鼓吹曲中饒歌曲名,是西域的軍樂。這里是詩人借樂府舊題來寫時事,抒自己對現(xiàn)實的感慨。因為這時陸游由于被人譏為“恃酒頹放”而罷官,因而自號“放翁”。他正閑居于成都,回顧了宋金和議以來,“文恬武嬉”忍辱居安的局面,深感憤慨。于是,詩人即借樂府舊題一口氣連寫三首詩以寄懷,即《關(guān)山月》、《出塞曲》和《戰(zhàn)城南》。其中《關(guān)山月》最為出色,它借守邊士兵的口吻,痛斥投降派,表現(xiàn)了廣大戰(zhàn)士報國無門的怨憤和中原人民冀求恢復(fù)的心態(tài)。
* * * *
全詩十二句、三轉(zhuǎn)韻,正好是三層意思——
寫將軍(前四句):不恤國難,沉緬聲色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和戎詔,指宋孝宗隆興元年下詔,以王之望為全國通問使進行和議,次年訂立了和約,即所謂“隆興和議”。此處的戎是指金人,原是漢人對西北民族的通稱。空臨邊,白白地來到了邊疆駐防。這四句是說,從隆興下詔同金人訂立了“隆興和議”以來,至淳熙四年,正是頭尾十五年,將軍們空守邊陲按兵不戰(zhàn)。不僅如此,他們躲在深院大宅尋歡作樂,戰(zhàn)馬也不能動彈,弓弦也朽壞了。朱門,即豪門宅第。沉沉,形容屋宇重疊深邃。按歌舞,擊著節(jié)欣賞歌舞,按即打拍子。廄(jiù 臼)馬,此指官馬。廄,馬棚。
這是詩人對將軍們不恤國難,抗敵意志消沉的深刻揭露,也是對當時投降派那種“文恬武嬉”行徑的尖銳抨擊。
接著,詩歌進入第二層意思——
寫士兵(中四句):壯志埋沒,暴骨沙頭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這是說,崗樓的刁斗聲不斷地催著月兒下落,三十歲入伍當兵,現(xiàn)已白發(fā)滿頭;從笛里傳出來的士兵們的苦惱心情,有誰能了解呢?暴骨沙場的征人的犧牲,又有何用呀!
這一節(jié)首句的那個“月”字,很重要,要好好理解。這里暫按下不說,待讀完全詩后再來探究詩人用這個“月”字的真正用意何在。
再看最后一層意思——
寫遺民(后四句):對月垂淚,渴望恢復(fù)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是說,敵人入侵中原之事,古時也有,可是哪能世代霸占下去,從來未見傳上幾代的! 中原人民忍死等待恢復(fù)失地,統(tǒng)一祖國,今晚有多少地方的人們都在對月流淚,心懷故國啊?逆胡傳子孫,金人自太祖阿骨打建國,后來侵犯中原,滅了北宋,至此已傳國五世故有此云。遺民忍死,遺民,是指中原淪陷區(qū)人民;忍死,即不死以待。
* * * *
作為一個力主恢復(fù)、熱愛祖國的詩人,面對“隆興和議”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怎么能不疾首痛心呢? 當痛定思痛之后,詩人就把自己的滿腔悲憤,都傾瀉在這首《關(guān)山月》之中:對誤國害民的投降派進行了集中有力地揭露與批判;對“和戎”所葬送了的“恢復(fù)大業(yè)”,表示極大的痛心與怨懟。這是包括戰(zhàn)士、遺民和詩人在內(nèi)的一代愛國者的最大悲劇!
這首樂府詩,雖是借舊題寫時事,但它據(jù)題立意,不離題旨,并進行了巧妙的構(gòu)思。它以“關(guān)山月”為背景,設(shè)計了邊界內(nèi)部的士兵、遺民和將軍三種人的不同狀況,反映了他們之間的不同際遇與心境,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屈辱的“和戎”政策的強烈譴責與抗議,構(gòu)思的巧妙就表現(xiàn)在這個“關(guān)山月”上。詩人苦心孤詣地,卻又十分自然地(不著痕跡)賦予這個“月”字多方面的含意,教它起著“中心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下邊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用意?
第一,在形式上,它是照應(yīng)了詩題,因為從《關(guān)山月》這個題意著筆,當然不能不寫“月”了,何況詩人是借“月下老兵”來抒情言志的。
第二,從詩的情調(diào)上,全詩充溢著悲憤之情,用的是悲劇性題材,它正與邊地的月夜相映、相襯,使詩中的整個境界似乎都籠罩著一層沉郁的月光,其詩情調(diào)就會更顯得悲切、蒼涼。
第三,以“關(guān)山月”(非一般地方之月)為背景,就是用“月”這條線串起該夜月下三種“不眠人”的不同處境和心態(tài)。這就是說,詩人借助月光照出他們的不同悲歡和苦樂;詩人用月光照出士兵的心和遺民的淚;詩人還用月光照出將軍們的丑行和統(tǒng)治者的惡政。與此同時,詩人也用月光照出自己和一切愛國者的情與志。
不言而喻,陸游這首《關(guān)山月》成為傳世名篇,是意料之內(nèi)之事,因為它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確是陸游愛國詩中的佼佼者。大家知道,在近萬首的陸詩中,愛國詩數(shù)量最大,其中佳篇杰構(gòu)也很多,我們不妨多選讀幾首。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蘭陵王·柳》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王十朋·出郊勸農(nóng)八絕(選五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