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
自入秦關歲月遲, 棧云隴樹苦相思。
嘉陵驛路三千里, 處處春山叫畫眉。
〔棧云〕棧,古代在山的懸崖陡壁上鑿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修成的窄道。棧云則是指四川古棧道之上的云氣。〔隴〕指甘肅隴山一帶。
久客異鄉,舉目無親的現實環境最易勾起詩人的思家懷鄉之情,羈愁旅思的困擾也足以玉成詩人的創作。一腔濃郁的鄉愁若能在詩歌中恰到好處地得以渲泄,必能升華為情致動人的詩章。顯然,王士禛的《嘉陵江上憶家》便是這樣一首將鄉愁加以審美升華的佳作。
詩歌的前兩句在敘述經歷的過程中直抒思家懷鄉之情。詩人把“歲月遲”與“苦相思”對舉,意在說明客居他鄉時日愈久,鄉愁旅思則愈為強烈,伴隨著時光的流逝,懷鄉之情會與日俱增。詩人由遠在齊魯平原的家鄉來到那秦蜀腹地,經歷了漫長的客居生涯,因而他面對“棧云隴樹”等等蜀秦風物的代表性形象,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對家鄉山川草木的懷念。詩中用一個“苦”字真切地顯示了詩人對家鄉是那般魂牽夢繞,縈系在心而難以釋懷。如果說前兩句是在靜態中寫思家懷鄉之苦,那么后兩句則是在動態中借景抒懷。詩人的審美眼光從記憶中的“棧云隴樹”的蜀秦景觀轉回現實環境中的千里嘉陵勝景,從而呼應了標題所交待的“憶家”的地點——舟行嘉陵江上。順江而下,數千里行程,詩人于動態中飽覽了“處處春山叫畫眉”的自然景觀。如此春色,更加觸發了他落寞惆悵的思鄉之情,于是才孕育出這首懷鄉的佳作。
通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在有意或者無意之中構成了前兩句詩與后兩句詩之間的對比映照關系:前者著力于靜態的抒寫,后者則訴之于動態的展示;前者側重于直抒胸臆,后者則側重于借景寄情;前者屬于明寫鄉愁,后者則歸于暗寫旅思。這種富于變化的藝術表現方式將作者的內在情思傳達得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當詩人在作品結尾處以“處處春山”的有形景觀來寄托那不絕如縷的無形鄉愁之時,已經足以令讀者心有所感而產生共鳴了。一首小詩的魅力如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作者的藝術造詣了。
上一篇:《唐多令·宋·吳文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太常引 暮行·元·李齊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