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詠懷古跡五首》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彌,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籟,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為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官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象空山里,玉殿虛吳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象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這組七律,是作者從夔門出三峽,沿途經(jīng)過楚地的江陵、歸州等地,緬懷庾信、宋玉、王嬙、劉備、諸葛亮等以自賦。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學家,六朝首屈一指的駢文家。梁代詩人庾肩吾之子,梁武帝時曾任建康令,侯景叛亂建康失陷,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留滯長安,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所以又稱“庾開府”。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宋玉,戰(zhàn)國楚著名辭賦家,學屈原從事楚辭創(chuàng)作,后人并稱“屈宋”。明妃,即王昭君,字嬙。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人稱明妃,漢元帝時選入宮,后匈奴呼韓邪單于與漢和親,昭君自請求行,被封為寧胡閼氏。其故里在今湖北省興山縣的昭君村。墓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劉備,三國時蜀國主。永安宮,是劉備在白帝城的行宮,故址在今重慶奉節(jié)縣。諸葛亮,三國時蜀相。武侯祠,諸葛亮的祠堂在夔州,劉備廟西。正如吳瞻泰所云: “五章皆自賦也,特假古人之言以寄慨耳。”可見由詠懷古跡追懷五位古人,實際是抒自我胸懷。
第一首詠庾信,因為庾信宅在江陵。“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明嘆庾信,暗喻自己,想到自己半世漂泊,國破家散,流離巴蜀。不過杜甫的詩也是老愈成熟,僅七律就有151首之多,超過了初、盛唐詩人七律的總和,不愧為七律大師。
第二首詠宋玉。歸州(今湖北省秭歸縣)有宋玉宅,“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是吾師”,抒其哀時憂國之悲懷,稱其為己之師表;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緬懷千載之前的宋玉而灑一腔熱淚,彼蕭條于前代,吾蕭條于今日,僅生不同時而已。既悲宋玉,也悲自己。
第三首是過昭君村寫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言千年前的昭君,以琵琶彈奏胡音樂曲,分明是寄托她心中無限怨恨。據(jù)《后漢書》載,昭君曾上書歸漢,成帝不允,遂葬身異國。“昭君有國色,入宮見妒,公亦國士,而入朝見妒。” (王嗣奭語)沈德潛評曰: “詠昭君此為絕唱。”
第四首詠劉備。“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是說劉備與諸葛亮,同受百姓祭祀,流澤尚存,同時也寄托詩人懷才不被見用的感慨。
第五首詠諸葛亮。“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前句說他為劉備盡心謀劃,遂三分天下有其一,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句贊其才略、品德,如鸞鳳云霄,為萬世人人所景仰。杜甫對諸葛亮十分敬仰,居蜀中時寫過不少贊美諸葛亮的詩,以此首對他評價最高。因此,《唐宋詩舉要》云: “此五章乃借古跡以詠懷也。”所言極是。
上一篇:王梵志《吾有十畝田》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溫庭筠《咸陽值雨》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